就在朱由檢在猶豫要不要先離開暫避衛所官兵鋒芒的時候,就來人把他們給圍起來了。
衛所官兵還沒有來到,縣衙的人卻全都來了。“呔!大膽狂徒!竟然敢當街殺死朝廷命官,現在我連城縣的青天大老爺王縣令前來緝拿你們歸案,還不趕緊跪倒在地求取青天大老爺的原諒?”縣衙的捕頭手拿大刀,威風凜凜的大喝道。
這次來的人還真不少,不光有二十多個衙役和之前的狗腿子,縣衙的裏麵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
知縣王德清、縣丞於富興還有主簿郭慶連出了典史沒有來,香坊縣的管理層都到了。
至於典史為什麼沒有來,那是因為老百姓經常稱呼的縣尉其實就是典史,也就是說連城縣的典史就是宋清森,這家夥現在還躺在地上往外冒血呢。
“大老爺其實不用親自前來指揮緝拿這些強人。隻需要讓邢捕頭帶人前來就行了。\"縣丞於富興和主簿郭慶連攙扶著知縣王德清出了轎子,勸道。
已經白發蒼蒼的王德清搖了搖頭,伸手捋了捋自己那俏皮的山羊胡:“這種事情怎麼能夠假他人之手呢?這可是一件好事情,雖然典史宋清森死了,這親自指揮緝拿強人的事情,還是需要本縣親自出手的,不然九千九百歲爺爺那裏也不好交代。到時候九千九百歲爺爺肯定會在皇上那裏為本縣說話的,說什麼本縣都能夠猜出來了,肯定是連城縣令王德清不畏強人,親臨現場指揮緝拿強人,乃是一個敢做敢衝之人,可以提拔任用哈哈哈!\"
看著在那裏自娛自樂的王德清,於富興和郭慶連對視了一眼,心中對他充滿了鄙夷之色。
因為不管是縣丞還是主簿和典史,都是本地人來做,外人根本就無法插手,而知縣卻需要吏部派遣,很多縣令都被下麵的三巨頭給架空了,完全管不到真正的事物,有些有誌向的知縣為此跟下麵的三巨頭鬥得死去活來好不熱鬧。
但是在連城縣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知縣王德清根本就不想管理縣衙裏麵的事情,隻想做一個甩手掌櫃的,下麵的三巨頭也樂得如此,平時有些好處也是互相分潤的,十分的和諧。
不是知縣王德清不敢管,而是沒有能力管,他根本就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完全是走了魏忠賢的門路花錢買來的知縣。
魏忠賢掌權以後,發現國庫裏麵竟然能夠跑馬車,看起來強大無比的大明朝其實都是一個爛攤子,而財政稅收都掌握在那群所謂的君子文官手中,大批的東林君子們跟商人和大地主們聯合,導致了國家的稅收一年比一年少,而東林君子們身後的商人和大地主們卻肥得流油。
想要收商稅那就是與民爭利,想要收鹽稅那還是與民爭利。
僵持了很多次,魏忠賢利用手中的權勢強行收稅,所以閹黨和東林黨的鬥爭會越演越烈,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而一開始魏忠賢為了能夠快速的聚斂錢財,開設了多次納捐活動,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捐官,明碼標價,隻要花錢就能夠給你一個官做。
到了後來想要做官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錢商人家的孩子更多,所以魏忠賢變了方法,利用拍賣的方法賣官,隻要有名額出來,價高者得。
當初王德清就是花了五千兩白銀巨款才得到了這個知縣的缺,這幾年在香坊縣做縣令不光是把本錢賺回來了,還翻了好幾番利潤,可謂是窮了百姓,富了他的腰包。
可是連城縣就算在繁華,也畢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城而已,他現在還能夠動彈幾年,所以想要再往上挪一挪,隻是缺少一個契機而已。
當他今天還在縣衙後院跟新娶的第十三房小妾探討人生奧妙關鍵事件得知宋氏兄弟被殺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一直想要的契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