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被姚碧澈氣到(1 / 2)

殿試隻考策問。

製策題目,一般都跟時務有關,畢竟人才不該隻是死讀書的呆子,若是對治事一竅不通,那能把官做好嗎?

內閣草擬了幾個題目,請李綰最終挑選拍板。

哪知道李綰一個都沒看上,直接給了個十分開放的題目:論大康建國後一年內的國家治理。

這題目其實不好作答,一不小心就可能得罪當今聖上。

你說好,那你得言之有物;

你說不好,那更得有理有據;

你說有好有壞,那你就麵麵俱到;

鳳簡芝看自己帶人選的題目沒入選,反而選了這刁鑽的,無奈的笑了笑。

這女人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但他沒多說,代筆一批,主考官準備試卷去了。

殿試的筆試是在三日後舉行的,地點就在太和殿。參與的考生共三百四十五人。應試者自黎明入,曆經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禮節,然後被頒發策題,開始策文。文章不限長短,一般在兩千字左右,起收和書寫皆有限製,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閱卷官員總共八名,試卷輪流傳閱以表公平,他們分別用五種特殊符號評價試卷好壞,得“○”最多者為佳卷。

最後選最好的十本呈交給皇帝李綰,由她欽定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其他的諸如二甲,三甲還會錄取若幹人,但皇帝沒這個功夫全部參與,由主考官按照綜合得分自行決定就行了,若要涉及後續官職分配的話,還可以再組織額外的考試等。

所有確定好後,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

最後,所有錄取者還有機會參加在太和殿舉行的傳臚典禮親見皇帝(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

這是殿試的大體流程。

現在我們回到李綰欽點前三名這個環節。

能進前十,那學問和文章自然是不差的,隻是皇帝往往會想親自見見十個人,麵試一下。

麵試設在保和殿。

李綰很給麵子,按照名次從第一名麵到最後一名。先讓學子自我介紹,然後針對策題提出疑問,類似現代的答辯。

過程很快。

很快輪到第十位考生。當她看到卷子上熟悉的名字時,心裏多了幾分好奇。等翻看了文章的具體內容時,差點氣個仰倒。語氣都帶了幾分怒氣,看著下首的十個人,“誰是姚碧澈?”

她美眸一掃,當看到站到最後那大傻個,不用問了,就是這人無疑。

那人被叫到名字趕緊出列,上前跪下行禮,“回皇上,學生就是姚碧澈。”進士都為天子門生,自稱學生也沒錯。

“抬起頭?”

那人照做。

李綰微微驚訝,不醜啊。隻是也不怎麼英俊就是了。怎麼說呢,五官是那種武將長相,濃眉大眼,高鼻梁,厚嘴唇,耳朵也不小。

最主要的是,這人有些黑,鑲個月牙就是包老爺的那種。

再加上即便是跪下去,也能看出高大的個頭,更顯出幾分硬朗魁梧了。這人的氣質跟書生有半毛錢關係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