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遊和趙括在靠近的椅子上坐下,對方就忍不住先問。
“王老弟,你可知這次的考官都有誰?”
“你,我……知州楊大人,然後就是從京城來的兩位六部官員。”
由於這些名字比較隱晦,也可能沒選擇好到底是誰來擔任,所以都是去掉了名字隻留下官職的。
趙括點頭。
“正是……像往年,老弟的這個位置通常會是泊陽府的其他官員,這樣的話就變成兩京、兩地外加一縣!按照規定當地州府的學政不能主持鄉試錄取,可我南境比較特殊,其實曆次的鄉試中就算沒有學政參與也有他的學生參與!”
學政就是地方上主管教育的行政官。
為了避免徇私舞弊所以不得主持本地區的考試錄取,可因為南境這邊錯綜複雜的關係,就算避免了讓學政親自參與,可他的學生還是有參與的。
在趙括的講述中王遊得知,在泊陽曆年的鄉試中基本是兩位京城的官員,然後加上兩個當地的官員,以及周邊一個縣城官員五人組成。
因為上庸縣除了行政劃分叫縣城外,真實的情況跟一個大城差不多,所以曆年來趙括都有參加。
縣官最低,偏偏他又在裏麵。
因此這些年來趙括都是抱著不得罪京官,也不得罪地方官的態度,一邊附和一聲兩邊也不得罪。
而這次不同了!
這次的考官變成兩京兩縣外加地方官……所以趙括這次叫王遊來的目的就是兩位縣官連在一起,為自己轄內的才子和門生爭取一下名額。
王遊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畢竟這次五位考官裏就兩人是縣官,自然要同仇敵愾。
“不過趙大人這麼做難道不怕知州楊大人記恨?”既然想要合夥王遊就要問問對方的態度。
誰知道趙括這人品級不高,膽子但是挺大!
“楊長鬆?怕他幹什麼……這些年來泊陽府哪次不是壓我上庸的名額,而且為何這次朝廷不讓泊陽府再派人了?很明顯知道楊長鬆假公濟私不斷培養自己的門生!”
還得是在房間裏,否則這話要是在門口王遊都覺得對方不敢說。
其實地方官員跟各大士族與門閥多少有關係……即便在自己身邊也是如此。
李文昌和李複兩人可能不是奕都最優秀的讀書人,可因為兩人跟自己走得近,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王遊都有偏袒。
要換在泊陽和上庸這樣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就更是如此了,南境那些有曆史的門閥士族哪個沒有點關係?
況且就是這樣扶持上去,等到前一任官員退下後上去的才會是自己人……才會更加支持族群裏其他的人。
總之,這總東西你要細究起來可能不出三代相互都有親屬關係!
王遊在來之前就聽說了泊陽城種種派係,也知道朝廷采取的政策。
這麼看來自己突然唄提拔到了考官的名冊裏也並非偶然!
“王老弟,我知道奕都的讀書子弟不多,可你這知遇之恩自然享有……況且奕都和上庸同屬縣城,更應相互同勉才是。”趙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