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虎狼之師的不朽代言人,一生征戰37年,每次都以無一敗績而歸,斬敵百餘萬,使六國再也無人敢膽掛帥以迎戰。他的戰略以徹底殲滅敵軍的生力量為最終目標,因而被尊譽為殺神。
白起,秦國之傲視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誕生於秦昭襄王貫徹商鞅變法、全麵推行軍功授爵製的特殊時期。白起早在公元前294年,就被委任為左庶長,率領軍隊攻打韓國新城,標誌著白起踏上了無敵征戰的曆程。
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頑強地守衛小韓,企圖阻止秦軍前進。秦國東晉丞相魏冉看中白起的才華,推舉他為主帥,率秦軍進攻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運用了避實擊虛和以弱勝強的策略,命秦軍主力繞道襲擊韓、魏聯軍的後方,多次擊潰了這兩國的後方守備軍,逐漸將韓、魏聯軍包圍在伊闕,最終殲滅了總計24萬人的敵軍,占領了韓國從安邑東部到乾河的全部領土,這一壯舉被載入史冊,稱為伊闕之戰。從此以後,白起聲名鵲起,由功升任國尉,也就是左庶長的職務。
公元前292年,白起晉升為大良造,領軍進攻魏國,奪得了魏國的大小城池61座,為秦軍東出小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前286年,白起進攻趙國,占領光狼城,斬殺趙軍三萬餘人,這一戰被載入史冊,被稱為光狼城之戰。公元前281年,楚國嶄露頭角了一位善用弱軍設伏的謀士,他通過挖掘楚國的光輝曆史和現實的恥辱,鼓舞了楚頃襄王,讓楚國向各個諸侯國發出了合縱伐秦的號召。秦昭襄王得知後,決定嚴厲打擊楚國。
從公元前280年開始,到公元前278年,白起三次率軍進攻楚國,憑借全勝的戰績,迫使楚國割讓了上庸漢水以北的領土,攻占了楚國都城郢,焚毀了楚王的陵墓,迫使楚頃襄王遷都陳,導致楚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從此一蹶不振,一直到秦國滅亡為止。秦國以郢城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從此白起的名望名噪一時。
公元前273年,白起率軍進攻趙國,擊潰了前來援救韓國的趙、魏聯軍,斬殺和俘虜了趙、魏兩國的大將,總計達到13萬人,這一壯舉被載入史冊,稱為華陽之戰。之後,白起又與趙將賈偃展開激烈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數萬趙軍溺斃,這一壯舉被載入史冊,稱為華陽之戰。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占韓國的新城,奪取了五座城池,並斬殺了五萬敵軍。接下來的一年,白起率領軍隊切斷了韓國的太行道。公元前262年,白起占領了韓國的野王上黨郡,切斷了通往韓國都城的道路。韓桓惠王感到無法承受上黨郡的付堡,決定將這一地區獻給趙國,以求得趙國與韓國聯手來對抗秦國。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趙勝經過商議後,決定接受白起奉送的17座城池,一邊派遣使者去上黨郡接管土地,一邊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防止秦軍的襲擊,從而點燃了長平之戰的戰火。
秦國和趙國對峙了三年後,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範雎采用反間計,誘使趙國讓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替廉頗擔任將領,同時秘密調動白起由秦軍的主帥職務,白起的職務交由司馬耿接替。白起采用後退誘敵、分割包圍的戰術,將趙軍分割成三部分,切斷趙軍的糧道46天,最終在長平之戰中斬殺和俘虜了趙軍達45萬人,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59年,秦軍分兩路進攻,一路由五大夫王陵率領,另一路由司馬耿率領,攻占太平。白起則親率秦軍圍攻邯鄲。趙國非常驚慌,派遣使者蘇代以重金賄賂範雎,範雎害怕自己在趙國被滅後地位不保,便借口秦軍疲憊、急需休養的理由,請求同意韓國和趙國割地求和。秦昭襄王答應了他的請求。自此,白起和範雎之間結下了深仇大恨。
同年九月,秦軍五大夫王陵再次進攻趙國,但攻打邯鄲失敗。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計劃再次派遣白起為將,攻打邯鄲。但白起聲稱身體不適,並上書不讚成伐趙。秦昭襄王隻得派王和取代王陵成為將領。結果,秦國在這場戰鬥中再次敗北。秦昭襄王與範雎商議後,決定因為白起一直不肯出戰,將使者派去賜劍,命令他自刎。
公元前257年,偉大的將領白起在杜郵自願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成為秦國官方記載中的一位罪人。直到公元760年,唐肅宗將曆史上十位傑出的將領供奉於武成王廟,成為武廟的使者,白起便是其中之一。他永遠被銘記,作為中國曆史上偉大的軍事天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