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辛苦了,陛下果然沒有看錯上將軍,有上將軍在,陛下也就放心了。”崔進連見李不凡打退了吐蕃,創造了在同等數量下,步兵戰勝騎兵的奇跡,不由得讚道。
“全賴公公教導有方,公公的到來,我們才能取勝,這是托了公公的福啊!”李不凡違心地道。
“上將軍說笑了,竟然結果已出,那雜家也就不多留了,現在便趕回去,跟陛下稟報。”
“恭送公公!”眾人說道。
李不凡親自送崔進連出了陽關,並遞上了一千兩白銀,才作罷。
回到陽關後,又巡視了一遍城牆的防守,覺得沒什麼問題之後,才回到軍帳中,拿出韓靈的信,細細地讀了出來。
其實這信早就到了,是跟著聖旨前後腳到了,李不凡還沒來得及看,就被吐蕃的進攻打擾了。
李不凡看了一遍,才知道,朝堂上的爭鬥,竟如此激烈,右相陸達為了鉗製他,更是把棄城逃跑的陳仕奇安排到德甘城做了城尹,這完全打亂了李不凡的部署,讓李不凡不得不從新謀劃。
而陛下的平衡之策,更是讓李不凡無語,“這不就是往粥裏摻沙子麼,讓人難以下咽,但又不得不咽下去,看來這滿朝上下,為了一己私利,也是連百姓都不顧了。”
而信的末尾處,卻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這首詩極好,專為花月容寫的吧?就是不知,曾記得三年之約否?是否遇上了真心人?”
“靈兒這是吃醋了,這明擺著是說我給別的女孩子寫詩,而沒有專門給她寫詩麼!”李不凡心裏想著。
“不行,怎麼也得以靈兒的名字為其寫一首詩才行,否則,她應該會記恨我一輩子。”
可李不凡冥思苦想,搜腸刮肚,就是沒有想起來,詩句中含有“韓”“靈”二字的詩句,這可苦了李不凡了,他隻會抄詩,哪裏會真的作詩啊。
[各位鐵粉,可有好的詩句,煩請不吝賜教,賦詩一首!]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天啊,我的命咋這麼苦啊!抄首詩都能讓人嫉妒恨!”李不凡心裏十萬個草泥馬飛過。
一時想不起好的詩句,又不得不給靈兒回信,逼不得已,在告訴韓靈這次生死決鬥的事情後,才在信尾把李清照的詞給搬了過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希望這能湊合著,先把韓靈心裏的氣壓下來,再另做打算吧,等以後尋思到好的詩詞,再給其補上。”李不凡心裏想著。
正當提筆,也想給家中的錦兒和老爹去封信,報個平安,問聲好時,卻忽然記起,村中並沒有識字的先生,識字的先生要到縣城才有,剛提筆寫下了幾個字,便停在了空中,落不下了。
“哎!算了,還是等伯爵府開府,安頓好後,再把他們接過來吧,也不知錦兒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懷上我的孩子?老爹身子還好不好?那些銀子還夠不夠用?有沒有土匪搶掠村子?……”
李不凡心裏尋思著,心中不免有些落寞:“聚短離長,相思惆悵啊!”
稍微平複好心情後,將寫給韓靈的信封好後,才把程一彪叫了進來,讓其安排人把信給韓靈送了過去。
卻不知,此時的韓靈,卻遇上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