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來了吧!”蘇定國說道。
太監總管高中林得到蘇定國的應允後,便從龍台上走下來,取過了高槿溦呈上來的奏章,交給蘇定國。
蘇定國打開,觀看了一下,便問道:“這名冊上的人,吏部都核實過了沒有?可有德不配位之人?”
“都已經核實過,都是當地德高望重、有一定才華之人,並無不妥之處。”吏部尚書應答道。
“眾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微臣覺得,委派朝廷命官去接管新收複的七座城池,以及廣德城,事關民生社稷,賦稅征繳,宜早不宜遲。”戶部尚書趙弘靖出列表態道。
“陛下,微臣也覺得,宜盡早委派官吏下去,好安撫民心,發展生產,才能穩定一方啊。”工部尚書蕭敬芳也出列表態道。
“陛下,老臣也覺得,宜盡早委派官吏下去,弘揚陛下聖恩。”右相陸達也出列讚同道。
“哦,那右相以為,這名單如何?”
“陛下,恕老臣直言,這名單,盡是廣德郡德高望重、有才華之輩,但卻無朝廷選任之官員,恐有不妥之處!”陸達佯裝一臉擔憂地道。
“哦,有何不妥之處?”
“陛下,我朝開朝以來,就反對結黨營私,而一旦廣德郡官員都由本地人來擔任,恐會有結黨之嫌啊!”
“嗯,確實有這種可能。”
大商朝自開朝以來,為了更好地削弱士族豪門的勢力,維護朝廷權威,大興科舉,反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因此在對官員的任命上,都十分講究平衡。
“現在陸達以這個理由提出疑議,為得就是分一杯羹啊!”韓靈心裏想著。
“看來,李不凡想獨占三座城池的管理權,有些難了。”
“上官婉兒,你覺得呢?”蘇定國問上官弘毅的妹妹,也就是禮部尚書上官婉兒道。
“陛下,微臣覺得,廣德郡郡守一心為公,並無結黨營私之嫌,還望陛下明察!”上官婉兒再也站不住了,趕忙出列稟報道。
“上官尚書多慮了,老臣並沒有說廣德郡郡守結黨營私、拉幫結派,而是擔心有這種可能而已。”右相陸達進一步說道。
“想分一杯羹,又不想得罪人,真是隻老狐狸!”董仲謀在心中暗暗地罵道。
“微臣覺得,右相多慮了。”
“目前廣德郡各城正麵臨著吐蕃的隨時入侵,民心躁動,生產無法穩定發展,急需朝廷委派一批官員去安撫百姓。”
“而要想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唯有當地德高望重,且還願意與他們一起堅守廣德郡的有才華之人,方能使人信服。”
“而一些外來的官員,也不是不可,但要讓當地百姓信服,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更不利於當地民生的快速發展和穩定。”
“且去年科舉上榜者,已然委以重任,如若等下次科考,隻能等八月秋闈之後才行,而到那時,恐怕更不利於民生的穩定。”
“而據微臣所知,為了選拔出能力出眾者,廣德郡郡守還舉辦了文武擂台賽,想來這名單上之人,能力和才華應該是可以勝任的。”
上官婉兒有理有據,侃侃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