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題表麵上看,是考查相關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
但隻要找對方法,其實也是很簡單的,這才是李不凡前世小學級別競賽的題目。
不過對於沒有進行過相對應的學習和培訓的這一方文人學子來說,要完全解答出來,可就要花費不少時間了。
首先,必須要讀懂題目的意思,了解題目給出的信息是什麼。
一個獵人、一條狼、一隻羊、一筐白菜過河。
其次,要知道,問的是什麼。該獵人最少要渡幾次河才能把狼、羊、白菜一起送到對岸去。
其中一定要讀懂“最少”兩個字,不是說把狼、羊、白菜運過河去就行了,是要求最少的方案。
了解了這些信息,才能進行解答。
香一點一點地燃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便到了比賽結束的時間。
李不凡當場把考卷收了上來,當場改卷,當場評定分數。
最後,經過評定,三十九人參加最後的算術競賽,隻有白廉、諸飛、韓起三人圓滿地解答了出來。
其餘的都隻算出了幾步,更是有十人一點都不會,交了白卷。
但白廉、諸飛、韓起三人也是經過無數次的推算之後,才最終得出的正確答案。
過程比較複雜,雖不盡人意,但對於他們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學習培訓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李不凡為了參賽者心服口服,便當眾解說起了此題的解法。
李不凡讓人拿來一張白色的大紙張,鋪張開,並用支架架好,就像前世的黑板一樣。
便拿起毛筆在白紙上寫下了獵人、狼、羊、白菜,並在白紙上邊畫邊說道:“獵人、狼、羊、白菜在左邊,中間隔了一條河,要到河的對岸去。”
“我們要知道,如果獵人不在,狼會吃了羊,羊會吃了白菜,隻能是把三者之間不存在關係的東西先運到河的對岸去,才能避免狼吃了羊,羊吃了白菜。”
“所以第一次必須把羊運過河去,空船返回。”
“第二次把菜運過河去,帶羊返回。”
“第三次把狼運過河去,空船返回。”
“第四次才把羊運過河去。”
李不凡一邊說,一邊用毛筆在白紙上畫出來,讓看的人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獵人最少經過7次渡河才可以把狼、羊、白菜運過河去。”
當李不凡講解完後,觀眾席上就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久久不能平息。
“原來如此,想不到這麼簡單……”觀眾紛紛議論道。
“這樣也行……”牛犇一臉的懵逼。
隨著最後算術競賽的結束,武比的擂台賽也落下了帷幕。
當徐忠稽把統計好的得分排名遞給李不凡時,李不凡便大聲念了出來。
“現在宣布武比前十名的結果,第一名白廉98分,第二名諸飛97分,第三名韓起96分,第四名冉羽95分,第五名陳牧94分,第六名李慶之、張仲93分,第八名呂括、王猛92分,第十名周遜91分。”
當李不凡宣讀完排名後,現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至此,武比終於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