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蹭吃蹭喝,看公子一表人才,一看就是個讀書人,讀書人的事,能說是蹭吃蹭喝麼,這是精神的碰撞,是靈魂的交流。”徐忠稽被牛犇懟得臉紅脖子粗,但還是死要麵子說道。
“可我就一草民,不是讀書人啊,”李不凡見徐忠稽這麼搞笑,不由得起了調侃的興趣。
“公子說笑了,就算公子不識四書五經六藝,可一看公子這堂堂儀表,想必也是曾上過書塾拜過先生識得百家姓的,也可說是讀書人了。”徐忠稽狂拍馬屁道。
在這個時代,隻有有鄉試資格的秀才才能稱為讀書人,而秀才一般都會四書五經六藝。
徐忠稽這是睜眼說瞎話,把會四書五經六藝的人都稱為讀書人,為了能坐下來,也是馬屁拍盡啊。
“有趣,果然是讀書人,”李不凡被逗樂了,趕忙邀請徐忠稽坐下。
“多謝,”得到李不凡的允許後,徐忠稽趕緊坐了下來,生怕李不凡反悔似的。
“讀書人,哪裏人士?”李不凡見徐忠稽坐了下來,一點不客氣地吃起了瓜子,便問道。
李不凡讓茶樓裏的小廝給其上了一杯茶。
“說是本地的吧,也不全是,鄙人出生在大夏朝,這幾年來,去過契丹,也到過蒙古,早些年還去過吐蕃,甚至到了塞外。”
“到處遊曆,走走停停,這次在這廣德城是停留的最久的了,因此也可以說是第二個故鄉了。”
“噢,我看你不止是遊曆這麼簡單吧,你是借遊曆之名尋求明主吧?”李不凡似是看懂了徐忠稽,問道。
“學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誰不想尋得一名主,青史留名。”
“那你看遍當今天下,就沒有一個合適的?”
“難啊!”徐忠稽感歎道。
“大夏朝,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契丹野心不小奈何基礎不牢,蒙古遊牧之弊終難成器,吐蕃雖有爭霸之心卻沒有爭霸之資,而大商朝,雖窮兵黷武,奈何民不聊生,禍亂不遠矣!”
李不凡讚同地點了點頭,不免興起了考究徐忠稽的興趣,問道:“就以我們廣德郡為例,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廣德郡兵不過三四萬,人口不足三十萬,糧食物質,更是奇缺,要想守住,無外乎招兵買馬,休養生息。”
“西與吐蕃修好,以解兵患;北與蒙古、大夏朝互通有無,以壯己身;南與各郡繁榮貿易,增強實力。”徐忠稽不加思索地道。
“如你是那廣德郡守將,麵對那剛收回來的七座無主之城,又該當如何?”李不凡聽的徐忠稽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進一步問道。
“合縱連橫,無非利益爾!”徐忠稽抿了一口茶,才繼續道。
“如若我真是那廣德郡守將,多瑪城、陽湖城必須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進可攻,退可守。”
“其他五城,盡力而為,實在不行,也要安排一些自己人,占據一席之地,讓整個廣德郡盡在掌控之中。”
“然也!”李不凡讚同道。
“可惜這廣德郡,終屬小道兒,不足以懷大。”徐忠稽歎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