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宋張君房《雲笈七簽`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玄師是道教中的一種高級稱謂,通常指具有深奧玄妙的道術或者處於較高地位的道士。在道教中,有“三師”之說,指的是太師、亞師和玄師。其中,玄師的地位又高於太師和亞師,是道教中非常尊貴的一種身份。還有一種說法是道門中人分四師 黃師 玄師 地師 天師。

鬼怪等級劃分:

厲鬼,怨靈極深,常到處害人。

鬼將,穿著盔甲,拿著長槍,是保衛地府中的鬼兵,是統領地府中每一個鬼兵的將領。

鬼神,身穿著白色或淡紅色的官衣,大多數善良,到處救濟凡人,生前是在地方上頗有威望的醫師或者書生。

鬼王,一般十分凶惡,喜好殺戮,經常夜晚殘害那些獨處一人。

鬼皇,管理著地府的各個區域,自己又都被閻王掌管,可以說是地府的地區官員。

鬼帝:這是一種在陽間掌管各地方鬼的鬼,它們負責處理那些孤魂野鬼,有時還會派遣鬼使來收取人間的生氣。它們通常是生前是有著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各個朝代的聖明君主,死後被封為鬼帝。它們的身上泛著紫光,智慧而慈悲。

鬼又分36等

殺身鬼:這是一種最低等的鬼,它們生前是一些迷信不走正道的人,死後到了地獄受盡折磨,即使投胎做了人,但是都是地位下賤,貧窮又聾又啞的人。

交道鬼:這是一種住在路邊的鬼,它們生前都是搶過路人幹糧讓別人餓肚子的人,在死後得到了報應,來生也會是下人,任人欺淩。

樹中住鬼:這是一種住在樹中的鬼,它們生前都是亂砍亂伐,破壞寺廟園林樹木的惡人,死了之後被困在樹中,忍受著被人砍伐的痛苦,轉世了也會以那些賣花草樹盆的為業。

塚間食熱灰土鬼:這是一種住在墳墓中的鬼,它們生前都是盜賣供奉在神廟佛前花草的人,得到了報應,吃那些燒熱的土,即使轉世了也是一些劊子手、屠夫、低賤的人。

曠野鬼:這是一種住在荒野中的鬼,它們生前都是強盜,專門破壞樹木水源,劫奪他人的財物,即使來生也經常會出現在那些險峻的山路裏。

食毒鬼:這是一種吃毒物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用毒藥害死別人後掠奪他人財物的人,在死後得到了報應,如果投胎做了人再繼續用毒藥害人,會再進入地獄,受盡痛苦。

食火炭鬼:這是一種吃火炭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虐待囚犯的監獄長,在死後要忍受火焰灼燒之苦。即使轉世了,仍然會被火燒

食肉鬼:這是一種吃人肉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屠殺賣肉,以高價賣給他人的人,在死後變成樣貌醜陋,在小巷寺廟中的鬼,即使來生也是那些因為饑寒而吃人肉的惡魔。

食血鬼:這是一種吸人血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愛好嗜血,不給妻子兒女食物的人,在死後變成以人的嘔吐物為食的女鬼,即使來生也是毛躁的人。

食鬘鬼:這是一種吃花鬘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偷佛像前以及那些師長頭上的花鬘的人,在死後變成了專門吃別人進貢在佛像前的花鬘,讓那些祈求得到神靈保護的人晚上做噩夢,即使來生也是些在花園中的守園人或者靠賣花生活的人。

食唾鬼:這是一種吃人唾沫為食的鬼,它們生前都是把不幹淨的食物施舍給僧人或者將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食物施舍給那些身犯戒條正在受戒的人,在死後變成食人唾沫的鬼,即使來生也是渾身充滿臭味,低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