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愛是什麼?(1 / 1)

從對愛有了懵懂的認知後,我慢慢開始去試著尋找愛,於是為了少時的那份愛,我離開了村子。那時候心中的愛是一份追求,一份對心中的那份不敢張揚的渴望與期盼的向往。那時候的愛,是通過考學名正言順的離開家,去試著用腦海中的想法去磕磕絆絆找到獲取愛的途徑。那時心中的愛有很多,愛看各種書,愛運動,愛挑戰,愛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那段時間手上的錢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愛好上,因為那是那個階段對於“愛”的一種體驗呈現。

顯然最開始的愛是表象的,是狹隘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自私的。。。但那確實是我曾在過往漫漫人生途中的一段探尋旅程。

盡管那時心中的愛讓很多人開來可能都不是愛,甚至頂多是興趣和個人理想,但對我來說那曾經就是我認知中的愛,因為那份愛的由來全因心之所動,就是我想我就去做,沒有對心的壓抑與控製,也沒有因外在條件的局限去要做太多的取舍選擇,所以我一直認為那份愛是最純粹的,最真摯的。因就是純粹的起心動念的真實呈現。也正因為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很多很多年,都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興趣演變成自己的工作。而是用自己的工作去培養自己各種興趣。因為我一直認為工作是謀生手段,而興趣是自己的一種愛,若興趣演變成了工作,可能短期還好,時間一長會讓那份興趣變了質,當時就是處於這樣的一種信念,很多年,都是愛好興趣就是愛好興趣,而我從未真正讓它變成工作。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正是這樣一份純粹,雖然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瑜伽老師,但我收獲到了當十多年瑜伽老師也不一定能收獲的創新。因為一份興趣建立在碎銀幾兩的時候,就猶如被這碎銀幾兩抓住了把柄,必會掠走你最重要的東西。在瑜伽上的這份純粹之愛,冥冥中也讓我在空中瑜伽上有了自己的突破,那就是雙吊床瑜伽及相關體式的提出與練習方式。

如果有人想追根求源雙吊床的源頭的話,我可以毫不違心的承認,它是這一生我在運動方麵結出的第一個果子。當然烤榴蓮的提出與製作方式算是在飲食方麵結出的第一個果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愛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恢複到一個正常女生對愛的理解水平上,那就是很玄妙的愛情上。在這方麵我是吃了一些苦頭的,這或許源於之前的那種簡單思想吧。其實我還是很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什麼事情都是需要學習的,談戀愛這件事也是一樣。它也真得是一門甚至比現有的所有文化科目都很難的學科。或許也正是因為它的複雜性,所以學校也幾乎不會直接開設這樣的科目,隻能讓所有人自己去在現實生活中親自摸爬滾打,邊實踐邊學習。但對於大學之前一直處於在這一課程中不感興趣並逃課的我來說,後來用了將近20多年時間才算找到了一絲頭緒。但同齡的人有的都升級快當奶奶了。

人生這條路上,處處皆學問。或許也正是有了這段對愛情這條探索路上的不容易,也讓我看到了並體會到了一些除愛情之外的另外一些愛的形式表現。比如,父母的疼愛,朋友們的善良仁愛,動物的衷心之愛,自然萬物的沉默之愛,日月星辰的無私之愛.......

當然人生並不是事事順利,所以在不順的那些看似看不到星星的日子,其實正是讓自己可以靜下來重新審視與積蓄力量的日子.....

也正是那段沉靜在疫情中的日子,才有了綠修的出現。這是我在健身運動方麵的第二個果子。直到現在綠修,健美跑,綠修學等等果子的落地,比起曾經的那段不順的日子,已經不算什麼了。

也正是這段自我探尋的過程,讓我對愛有了更深的理解。無論是愛一個人還是什麼,我都要遵循其固有規律,要想達到最好的各自狀態就是要像宇宙中那不停在各自軌道運動的星體,隻有互相之間達成一定距離的平衡狀態才能不失控,才能持久穩定運行。其實我們人也本是以“人”為形狀的星體,所以人與人之間同樣遵循這個定律。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愛的死去活來,卻被對方辜負的本質原因。

那愛到底是什麼呢?

用綠修目前理論來說,愛就是自然萬物與人之間的一種能量疊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