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造紙術和印刷術(2 / 3)

朝中大臣有的是臉色微變,有的是感動,韓安也理解,世家大族當然不希望韓安把百姓看的那麼重要,畢竟百姓在他們心中是賤民,而一些寒門子弟,對韓安十分感謝,還有部分跟隨韓安起家的將領也理解韓安,知道韓安的行事作風。

說完這些,韓安又是開口:

“李大伴,宣旨吧”

韓安身後的太監,急忙走出來,拿出聖旨,郎朗開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韓基為嫡長子,今立為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

待李大伴讀完聖旨,眾人紛紛賀喜,他們早就猜到韓安會立韓基為太子,畢竟皇後隻有這一個兒子。

散了朝會之後,韓安緩緩朝後院走去,他在內心琢磨著人才的晉升之道,從與申顯道溝通便感覺出人才的缺失,雖然招賢令一直發著,但是招來的也是一些世家子弟,畢竟如今大多書籍都在世家的掌握之中,寒門就算有報效之心,也無報效之才,他總算明白了過來,為何招賢令招攬的人才,大多是一些將才和一些能工巧匠。

世家也不愁晉升之道,哪家在朝中還沒幾個人了。

此時的韓安迫切的想要造出紙,隻有大量紙張流通,人才才能源源不斷,但問題是,紙張他不會啊,隻是粗略的知道一些什麼,還要大量實驗。

還有韓安心心念念的土豆、玉米之類的,韓安一直在等待,劉煜已經向西而去,可能會多年,韓安等得起。

還有穿越者的標配水車、造鹽等都不會,韓安有些煩躁。

韓安越來越想念前世的水泥路,汽車各方麵的,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想法拋出腦外,決定稍微整理一下,就去實施。

次日,韓安在朝會中,提出新建一個部門,是為工部,不屬於其他部分,直屬皇上,專門用來發明創造,設立工部尚書一位,位居正四品,秩俸六百石。

不出意料,又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對,不過韓安還是苦口婆心的勸解,承諾,不用朝廷的銀兩,用韓安自己的金庫,這才堵住了文武的嘴,不過,在文武百官的反對下,韓安還是沒有能夠給工部相應的官職,在這個時代,工匠地位也高不到哪去,韓安也沒有強製要求,畢竟一味的強硬可能會導致動亂。

韓安心裏明白,這是觸及了朝中大臣的利益,不過能夠建立起工部,也是一個進步,證明以後發明創造這一塊,也是有正規的編製了,直屬皇上。

韓安也理解,朝中大臣的思想有些固化,跟不上韓安這個後世之人的想法,殊不知啊,不斷的發明才能推動時代的進步,落後就要挨打啊,大燕還有許多要發明的,就是鐵這一方麵,也得幾代人去實現。

而且,日後還有諸多事項需要考慮,比如皇權的加強,相權的削弱或者裁撤,這得等日後統一天下,甚至是國內趨於穩定才應該考慮。

轉眼間,半月時間已經過去,洛陽百姓聽說韓安組建了工部,專門為工匠所設立的,都爭相前來報名,盡管韓安招賢令之時已經招募不少工匠,但韓安還是不嫌多,人越多越好,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沒準哪個工匠就靈機一動,有好的發明。

韓安也接到申顯道的信件,目前已經到達前線與董固將軍會合,申顯道韓安還是非常放心的,這點不用他太過操心。南方的戰爭也是處於相持階段,海艮接到韓安的命令,固守城池,幾十萬的兵馬,也夠用了。

海艮前些日子也送來書信,表達忠心,並把先前勸他獨立的世家秘密報給韓安,韓安也是令安幽衛密切監視,當下還不是收拾他們的時候,內亂加外患不是韓安願意見到的。

處理完這些事,韓安把朝中政務全部交給林漢,隻是參加一下早朝,處理一些重大事情就可以了,剩餘的時間,韓安一直跟工匠混在一起。

另一邊,朝中文武下了朝會,結伴離去。

“林大人,你勸勸陛下,天天跟工匠混在一起,琢磨一些奇門淫巧,這非聖君之道啊”

開口的是一個中年男子,是先前支持韓安的世家代表之一,丁家丁路。

林漢沉默片刻,他也拿不清陛下的心思:

“丁路,稍安勿躁,陛下並非貪圖享樂之人,陛下所研究的定是利國利民之物,先前幽州產的磚不就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