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清末,華夏,中秋佳節。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麵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一位女子站在一座亭子內看著天上的那輪圓月有感而發,隨口吟唱出一首詩來,話畢眼淚便不止地往下掉,但是思索片刻後眼神也變得堅定起來,似乎是下定了某個決心。
“誰?”那位女子警覺地轉過身,竟看見身後站著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青年和一位藍衣女子。
“秋女俠你好,我叫居亦,她是洛初瑤,華夏人。”居亦感受到秋瑾的提防,連忙解釋道。
看見並沒有留著辮子而是剪了短發的居亦,秋瑾心理的戒備放下了不少,因為敢在這個時候打破世俗剪掉辮子的人,不是叛逆就是有信仰,但秋瑾看居亦和洛初瑤的打扮,應該不會是那種所謂的叛逆之人。
“我是秋瑾,你們好。”秋瑾禮貌地回答道。
“秋女俠,何故如此惆悵?”洛初瑤問望著遠方湖泊的秋瑾。
“哎——”秋瑾看向問自己問題的洛初瑤歎了口氣說道,“我們身為華夏人,但卻無法去改變我泱泱華夏的命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她被那群牲畜欺負和糟蹋,我咽不下這口氣,恨自己不能出份力!”
“對!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不能看著自己的母親被別人欺負!為了保護母親,我們可以付出一切代價!”居亦聽完秋瑾的話也是有感而發。
“居亦少年,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愛國之心,和那些為了苟活的賣國賊截然不同。”秋瑾讚賞地說道,而當她說到“賣國賊”三個字的時候不禁咬牙切齒起來。
但當她想到像居亦般大的孩子有如此的愛國之心,那麼這麼看來以後華夏的百姓肯定活的不會再像這個時代一樣憋屈了,所以秋瑾就不免放下心來。
看著居亦和洛初瑤身上奇異的穿著,想著在現在的工藝也沒有如此的布料和款式,所以秋瑾還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居亦少年,你們來自何方?”
“未來。”居亦言簡意賅。
“未來麼……”秋瑾聽到居亦的話後第一反應並不是驚訝而是深思起來。
“可以和我講講未來的華夏嗎?”思考片刻後的秋瑾小心地問道,像生怕嚇到了居亦似的。
“我來說吧。”洛初瑤對著居亦說道。
“行。”居亦點了點頭說道。
“後來的華夏將侵略者趕了出去,成為了一個人民真正可以當家作主的國家,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國家繁榮昌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其繁榮遠遠超過了大唐盛世。”
洛初瑤並沒有詳細地講出那百年後的華夏盛世,因為語言是無法描繪出那盛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