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先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其次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凱旋,然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通過,再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的成績顯著,最後是亞非會議的召開。1953年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中國發展和進步的重要的一年。
這些令人振奮的消息並沒有傳到貴州的這個小山村,一是因為消息流通的局限性,二是人們不在意。
土地裏刨食的農民更關心老天爺給不給飯吃,這地還能不能繼續種。
“聽講前兩年外省好多人都分得地嘞,哪哈分到我們哦”
“是謔是謔,要是真的給我們分地,我一定拿出我生崽的力氣來伺候些地”,王嫂撇撇嘴,隻希望肚子裏頭這個不是崽崽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三個半大小子已經快養不活了,再來一個奶娃娃,咋活喲。
農村一直都是這樣的,生不出女兒會被指指點點,生了兒子,掏心掏肺,家裏也確實難養,但又不留餘力的生。貧窮,無力,卻能生。
終於,六月底,土地改革的風終於吹進這座小山村——別戶村。
“分地嘍分地嘍,家家戶戶的男的都來裏長家開會,分地嘍”,有人敲鑼打鼓,聲音在這大山中間回蕩。王嫂心砰砰跳,“哎呀,老王老王,哎呀,大富,去竹林找你爹趕緊去分地”。
轟轟烈烈的分地開始了,以後就是自家種自地,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地了。
王嫂的心還是怦怦跳,緊張的直冒汗,心想,這不是好事嘛,咋自己直冒虛汗呢。
“媽!媽!,你做啊子啊,老三老三,去找老祖,媽要生了”,老二剛跑進來想找爹來著,被嚇這一大跳。
“聽講上頭才講要給我們分地,老王家阿個第二天就生了,生得個姑娘,裏長特意開啊個名字,喊做王貴新,講是新的一年,我們的好日子要來嘍”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嬰兒長成了小女孩。大家先是開心的各家種各地,沒兩年,上頭來了命令,說是地雖然分給大家了,但地得一塊兒種,鄉裏鄉親的,得幫忙啊。又兩年過去,以後啊,地就是大家夥兒一塊兒的,一塊兒種一塊吃,用勞動換糧票。四歲的王貴新也開始掙糧票了,她知道爹不喜歡她,覺得娘是因為生她沒的。
“沒得事沒得事,我還有三個哥哥,不會餓死的”
開始能自己掙糧票的第一天,雖然掙的很少,但是王貴新很開心,覺得自己對家裏有用了,爹不能不要她。開心的回去準備睡覺,這幾年她都是跟老祖睡的。進屋後,老祖一直盯著她,王貴新有點怕,但是因為掙到糧票又挺直了小小的背。老祖移開了眼睛。
“來給我捶背”
“哦”
王貴新一下子覺得力氣被抽幹了。
“用點力”
“。。。”
埋頭苦錘了半宿,老祖終於放她去睡覺了。王貴新隻覺這樣的日子好像才剛剛開始。日複一日,有時候老祖大晚上的醒來,也會把王貴新叫醒,給她捶背。
這麼錘著,小女孩長成了大姑娘。王貴新今年十四歲了,長成了大姑娘,因為家裏有三個哥哥,也就是三個勞動力,有這樣的”家世“,開始有人來說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