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地之母後土皇地祗(1 / 1)

後土皇地祗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祗”(正確的是“祇(qí) ” 而不是“祗(zhī )”)是道教“六禦”當中的天神,她是主宰大帝山川的女性天神,她執掌陰陽幽冥,掌管山嶽土地之變化,孕育萬物生長,執掌農業豐收,以及世間所有山神土地和三山五嶽大帝等諸多神仙,又是掌管劫數生死運道之造化的大天神。被稱之為大地之母,是為陸上帝王。民間常說“天公地母”,“皇天在上,後土在下”其中天公是指玉皇大帝,而地母就是指後土皇地祗,與主持天宮的玉皇大帝相協作。

後土娘娘的由來在《山海經.海內經》中有所記載:“炎帝之妻, 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 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複土壤, 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大荒北經》中記載:“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是最後一代炎帝,當時“神農氏世衰”,神農氏衰敗之後,被軒轅取而代之,稱之為黃帝。所以到誇父為止,炎帝一脈都是有天下的共主。

在所有有關後土的記載當中,最引人關注的則是《山海經》當中的記載,山海經中說後土娘娘是幽都的主宰,掌管著死者的世界。《楚辭·招魂》中敘述道:“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傳說當中,後土娘娘觀世間之人,因貧苦,疾病,厄難,天災,意外,早夭而亡去之人,靈魂不得超脫,遊離飄忽於世間,後土娘娘發大慈悲心,化身為六道輪回,超脫其逝去亡魂輪回托生。上天有所感應,念其大慈悲心,發大願力,舍己之軀度化世人,遂敕封後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祗。”

現如今在華夏大地上曆史最為悠久古老的後土娘娘廟,在山西省萬榮縣西南方四十公裏的位置,在廟前村的汾陰後土祠又稱之為秋風樓,而秋風樓因其內藏有元世祖至元八年雕刻的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在曆代帝王即位之時,都要去到後土祠祭祀一番,用以保佑江山社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根據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記載,汾陰後土祠正式建立廟宇是在漢文帝時期後元年,那時漢代已經把祭祀後土建立成了製度,每隔三年皇地必須要來到這裏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在漢武帝元鼎四年的時候擴建了汾陰後土祠,把其廟宇改成為宗祠,定為國家宗祠,作為國家定期巡查的地方。漢武帝一生祭祀過八次後土娘娘,祭祀規模空前巨大,儀式極其隆重,祭祀中心有所感創作了一首流傳古今的千古絕賦《秋風辭》。

現世還存在的後土祠,已經成為了民間祈福祭祀的廟宇。雖說現在的規模不及古代時輝煌壯觀,但其內布局依然莊嚴完整,每當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時時後土娘娘誕辰,各界人士,祭祀後土,絡繹不絕,香火依舊鼎盛,在當天祭祀後土皇地祗能得其護佑,賜福消災。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祗無量寶誥:

九華玉闕。七寶皇房。

承天稟命之期。

主執陰陽之柄。

道推尊而含弘光大。

德數蓄於柔順利貞。

效法昊天。

根本育坤元之美。

流形品物。

生成施母道之仁。

嶽瀆是依。山川鹹仗。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承天效法。土皇地祇無量寶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