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不諫一邊走,一邊用符籙紙折成藍鳥的形狀。
隻見吳不諫手指翻飛之間,一隻接一隻小青鳥從他手上飛走。看起來就是很簡單的小玩意,其實裏麵大有學問。
符籙紙上麵繪製著五道陣法,一道名為“雁長飛”,賦予吳不諫折成的小青鳥飛行不綴之能。
一道名為“栩如生”,能夠把吳不諫信手折成的簡陋小青鳥轉變為具備五髒六腑的精密結構的生靈,令青鳥與活物一般無二,仿佛真的是媽媽生的。
一道名為“路八方”,取耳聽八方,眼觀六路之意,也是這種小青鳥的核心陣法,使得小青鳥能夠不斷收集信息。
餘下兩道,分別是“滿載歸”和“食化元”。
“滿載歸”是被動觸發的陣法,當小青鳥收集的信息密密麻麻擠滿整張符籙紙的時候,這陣法就主動激發,令小青鳥踏上歸途,返回吳不諫手中。
而最後一道陣法“食化元”則為小青鳥提供動力,小青鳥以元力為動力,但是它的用武之地又決定了它不能時時從它的主人那裏獲得動力。
而有了這道“食化元”陣法,小青鳥就可以像普通小鳥一樣,吃蟲飲水,來轉化為元力,儲存在它的“心髒”——一顆蘊元丹。
吳不諫放飛最後一隻小青鳥,免不得露出自得的微笑。
畢竟這種偵查小青鳥,效率高,失誤少,而且又是他自己當年為了尋找典籍,心血來潮創造出來的,如今又派上更大的用場,自然頗有些自得。
吳不諫在山林中穿梭,身手矯健,身姿優雅,頗有信手拈來的從容。
忽然他駐足在一株參天巨木之上,伸手招來一隻小青鳥。小青鳥散發一陣微弱彩光,彩光散去,一張符籙出現在吳不諫手中。
吳不諫注入神識,頓時知曉其中信息。這隻小青鳥是吳不諫製服初入秘境遇到的兩波人後放飛的,現在已經滿載而歸。
吳不諫立馬調轉方向,往另一邊飛奔而去。
不多時,一片樹林出現在眼前。
尋常樹林多為綠色,這片樹林卻是一片金光燦爛,每株果樹都是高聳入雲。
果樹形同鬆樹,樹幹筆直聳立,少有分支,樹葉泛著溫潤的光澤,至於飛陛果?大抵就藏在樹頂一團金光之中。走進林中,就會感到這飛陛樹林充斥著生機,但是在林外,隻能感受到這樹林的金碧輝煌,和一陣亦虛亦實的縹緲。
吳不諫自然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飛陛果樹林。此刻他就站在林外,戴上當初用來嚇唬張幸和李晦的那張麵具。
身上罩著寬大的鬥篷,雙臂抱胸,背靠大樹,目光炯炯盯著飛陛樹林外的幾批人。
吳不諫的神識悄無聲息蔓延開來,將那幾波人的交談盡收耳中。
那幾撥人服飾各異,原本是遙遙相對,但是來了另一撥服飾分兩種的修士之後,原來的幾撥人就漸漸靠攏在一處,局麵一時間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格局。
原來的一撥人中,共三種服飾,就是吳不諫剛剛進入秘境時遇見的一場爭鬥中的一方。
吳不諫立知這就是在附近的三個正派,分別就是傳正教,臨清門以及巨劍闕。
後麵來的一撥人則有天藍和殷紅色兩種顏色的服飾,其中殷紅色的就是吳不諫剛才見到魔道黎陰宗弟子。
既然如此,和黎陰宗弟子一起前來的自然就是移星閣弟子了。
最後是吳不諫距離最近的圈子,這就是附近無依無靠的散修。此時他們自然而然形成一方陣營,以圖在接下來的爭鬥中從五個門派弟子手中分一杯羹。
正道一方傳正教是供奉西天的,而巨劍闕和臨清門則是天庭陣營中的。不過麵對如今漸漸勢大的邊境魔道,又天高皇帝遠,他們也是心照不宣地聯合起來爭取更大利益。
正道宗門各派弟子在各自領導人的指揮下,以宗門排列為縱隊,形成三色分明的方陣。三個領導人站立在隊伍前,各有千秋。
傳正教沙彌河是一個瘦骨嶙峋的光頭小子,看起來弱不禁風。但是身為傳正教此次探索秘境的話事人,必然有兩把刷子,吳不諫對他產生一絲輕視又很快消失,轉而是好奇和探索。
他在隊伍前麵左邊,隊伍前麵右邊則是巨劍闕的木柔沁,隻見她背負一把巨劍,赫然就是巨劍闕名動天眷的巨天劍的翻版。
兩個人中間負手長身而立的就是臨清門雲清子。這位雲清子麵冠如玉,兩道劍眉,斜飛入鬢,眼神炯炯,一對眸子幽幽如潭。
三個門派的話事人隱隱以雲清子為首,從中可見雲清子之底蘊實力應當是三者最強的一個。
吳不諫不免對他多看了幾眼。
魔道那邊隻有兩個門派,卻也有三位話事人。一位黎陰宗李日天,一隻手負於後腰間,一隻手不停在鼻子上摸來摸去,戲謔的眼光在雲清子三人身上徘徊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