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為治國之法,治以法為國治,法治而行,普天而興;可化星火,燎戾之源。

法治,一個存在於社會的永恒話題,一座千年屹立的豐碑。無論是千餘年前的《晏子春秋》,亦或是如今的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仍在其中承襲著他的作用。法尤是一家,猶有不同,國家之法,曰律;一家之法,名訓;社會之法,謂為德。或許它遠於天邊,或許他就在眼前,是無聲的守護者,庇佑明天。

法治總是在隱匿著身形,在暗處注視人間,不帶去紛擾,卻在需要時挺身而現,還你明天。也許你我不曾相遇,卻在世間的角落散播光明,將意識傳承。這樣的事,比比皆是,動人肺腑,感動民間。

紅河州,一個位於大陸西南的地區,在這裏,同樣有著法治的使者,喚名“五老”,他們熱心普法,真心幫扶,挽少年於困境,將青少年引向陽光的明天。團結齊力,遊走於紅河州的各個學堂,在那裏將法治教育宣傳於孩童之間,協同配合,共同推進,為青少年補法治思想之鈣。在他們的普法學堂之中,總是溫文細語,逐字逐句向我們講述法治之重,要將那些觸法的少年從危險的境地拉回。過去,王李二人都曾因竊盜之罪被抓。而“五老”之一張石,知曉之後曾幫扶二人,在他及眾人的幫助之下,王李二人雙雙浪子回頭,以卓越之姿上了大學。“感謝張爺爺,感謝公關委”這是二人致以張石及五老的感激,可想而知,當初若是沒有如此,或許他們已追悔莫及。如今,五老的事跡依然在紅河州閃耀,他們以遲暮之姿,用餘暉去照耀下一代;用餘暉去撫慰他們的心靈;用餘暉去為下一代照明一條光明大道。他們是法治的使者,是新時代普法路程上閃耀的明星。他們改變了紅河州,改變了紅河州青少年的生活,他們的努力,亦是法治的前行。

在法治的道路上,紅河州隻是一個小小的節點。在新時代的土地上,還有無數個如紅河州這樣的節點,他們共同編織了新時代的法治之網,在這張無形巨網之上,還有無數五老,將法治的光輝散播在這片博大的土地之上。法治無形於世間,又像生活中的點滴,也許隻是一堂簡短的課;也許隻是普法人員簡短的話語;亦或是路邊的一塊警示牌。就像滿天的星鬥,當他們聚集起來,便如明月般皎潔,播撒人間。法治本就源於生活,他也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生活,總是在相互成就。而身處其中的我們,也亦是如此,受著法治的庇護,同時,又完善著法製。如今的我們,全麵依法治國,亦是傳承先秦的思想,承接千餘年的文化瑰寶,這是一條嶄新的、未知的、屬於中國的道路,是普天共享的勝利果實。

法治尚未完全,明天尚未到來,但法治的星火勢必是明日的烈陽,焚去枯木的朽敗,溫孕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