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雜貨鋪(1 / 1)

城中村的一條偏僻的小街上坐落著一個兩層樓高的白牆青瓦的古風房子。

房子前麵有一個簡單的院子,院子兩個角落分別長著兩棵樹一棵是杏樹另一棵是梅樹。院子剩餘的地方被開辟成了菜園隻留下中間兩人寬的路供人通過。

房子在這裏很久了,久到從茅草屋到青瓦房,久到周圍的農田蛻變成高樓,房子一直在這裏。

城市建設工作者對此苦不堪言,周圍都已經發展成了高樓大廈隻有這一條街隻有這一個房子。

街上的其他人已經搬遷住進了房子後方的高樓裏唯有房子一直在這裏。

城市設定的時候是這樣打算的:房子的後麵是新時代的一麵,高樓大廈動車鐵軌。房子前麵是舊時代的一麵,嶄新的古風元素將畫麵暈染的古色古香。而房子所在的這條街將打造成一個充滿古風和科技的融合的公園。(類似於賽博觀音)

房子的主人是一個老學究端的是一個執拗,無論什麼條件就是不答應搬遷,工作人員很無奈隻好以房子為中心沿著這一條街修建了公園。

我們的主人公顧澤就住在這棟房子裏,顧澤今年24歲處於大學畢業考研階段父母嫌棄城市裏太過吵鬧所以就把他打包送到了爺爺家。

爺爺家就在這個房子裏,周圍發展的很快爺爺將一樓改成了一個雜貨鋪時不時有人來公園玩就會在雜貨鋪裏買點飲料和冰淇淋。

為什麼叫雜貨鋪呢?因為爺爺太老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去房子後麵的城市裏買工具麵粉等生活用品的話城裏到處都是車奶奶不放心。去房子前麵古色古香的鎮子裏買爺爺嫌棄太貴,所以爺爺幹脆自己開了一個全能的店隻需要每月給商家打一個電話需要的東西就會送來。

當然,那個全能的不要錢的商家就是我的父親,爺爺的兒子。

按照爺爺的話來說,“50層樓高的大老板這點小事兒都幹不了幹脆回來幫我給前麵的院子施肥。”

字數都這麼多了你們應該猜到了吧,很顯然爺爺就是那個固執的老學究。

這個房子所在的宅基地是爺爺的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爺爺是屬於顧家主係一脈他自己年齡小輩分大。

顧家是很龐大的一脈但顧家主係卻恰恰相反,顧家主係一直處於單傳狀態。所以到了爺爺這一輩顧家主係人數相比旁係的人數差的可太多了。

主係壓不過旁係所以旁係一直蠢蠢欲動,就在旁係將要一鼓作氣掀翻主係時反轉出現了。在戰爭過後的一段時間是實行多生多育的政策一個孩子給1000塊在這個政策下爺爺和奶奶生了九個兒子。其中當大兒子23歲擁有50層樓高的總裁的時候,最小的兒子還在上幼兒園。

五個孩子每人又分別和其愛人孕育了兩個孩子。於是主家這一脈自此雄起。

顧澤:“……(9,因為6翻了)(小學三年級的我有一個處在小學五年級的小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