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昔時今日 誰人高潔(1 / 1)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他在人生暮年寫下天下第一檄,而被聲討的人乃是女帝武曌。

女帝閱此文,非但不怒,反為之折服。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他是駱賓王,字觀光,他的名字來源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都說名字映射了人的一生,在他這確實應驗了,他這一生也算做到了為國效忠。

駱賓王幼時便聰慧非常,素有“小神童”之稱。天才的童年總是相似,不是學習小有所成,就是在學習的路上。同旁的天才一樣,他也是小小年紀就寫得一手好詩,七歲便寫下了《詠鵝》一詩。

世人皆道他前途無量,可惜天公不願作美。

駱賓王年少喪父,母親又是普通婦人,家裏沒了做官的父親,如同失了頂梁柱。十多歲的少年,不得不擔起生活重擔,在貧困落魄的日子裏摸爬。弱冠之年,他滿懷信心參加科舉,卻名落孫山。

前路很暗,然而生活還要繼續。

為了糊口,他謀了個小官職。任職期間表現優秀,這讓道王注意到了他。然年少莽撞,他的清高讓他失去了這次晉升機會。不過能人不會一直沉寂,幾年後,他因文章得皇帝高宗青睞。你以為,而立之年的他,終於要走上暢通無阻的為官之路了。可事實並非如你所想,他烏紗帽都還沒戴熱乎,便因事入獄了。

出獄後,他另謀出路,開始了軍隊之旅。開啟邊疆新地圖的他,愛國熱情高漲,創作了許多邊塞詩。結束軍旅生涯後,他官運亨通,一路高升,官至侍禦史。此時武則天當政,他多次上書諷刺,又被人陷害,故二次入獄。等到第二年遇赦之時,他已年滿花甲。

邊塞幽寒,宦海浮沉,鬢發斑白,依然阻擋不了他為國鬥爭的腳步。

那年,他六十五歲了。武則天自立為皇,徐敬業起兵討伐武皇,駱賓王為此寫下《討武曌檄文》。同年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失蹤。關於他的下落,說法不一,這大概就是“哥雖然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到處都是哥的傳說”吧。

世人說他行跡詭奇,其實就是下落不明。他或許在暗處注視人間,又或許早已化為大地的一部分仰望天空。

人活一世,總是有意義的,其實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意義本身。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駱賓王,他的存在就是極有意義的。沒有詩歌,是文學發展的損失,而沒有駱賓王,這或許會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損失。

觀駱賓王一生,著作頗多。從他的詩文裏,可以看到鵝浮綠水的歡快畫麵;可以感受到送別時,“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的那種蒼涼與“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的真摯;可以體會到身陷囹圄時,“南冠客思深”的哀愁和“無人信高潔”的痛苦;可以知曉將士戍守邊疆時,“不求生入塞”之決心與“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之必勝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