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在巴黎的西部16區,對於巴黎人來說巴黎分為西部和東部,西部則是富人們生活的地區,每個區都會喚起巴黎人刻板的印象,如果說7、8、9區生活還可以的話,那16區就是典型中產階級區,這裏有美麗的建築,幹淨的街道,帶著修飾過的貴賓犬的精致的老太太們在街道上行走著,對於描述一個人打扮得浮誇造作,他們會說:“她很16區”。
如同大多數歐洲的城市一樣最貧窮的地區在北部和其他地區,在北部這個地區,風向由西向東,19世紀工業時期,人口迅速劃分中產階級為了不受煙霧的影響從而定居在西部,工人們則不得不定居在北部,在巴黎有許多移民,移民生活主要在東部的18、19、20區。
希拉要從生活的第5區回到莊園所在的16區,跨度有些許大,這讓打車費直線飆升,的士司機門去到16區意外著空車回來,在富人們居住的16區家家戶戶都有專人為他們開車,的士司機們在16區顯然沒有什麼生意。
希拉在公寓樓下攔了輛的士,的士司機詢問:“女士你想要前往哪個地點?”
希拉則答道:“前往16區”。
司機一聽希拉去的16區,露出很為難的表情,司機開口道:“女士,前往16區的價格要100歐”。
希拉聽到這個數字睜大了瞳孔:“什麼!100歐,這跟搶劫有什麼區別!”
司機一聽希拉不願意了,則快速關閉車窗,一溜煙兒跑了,也不在多跟希拉廢話。
希拉沒想到這竟然有如此離譜,坐地起價。
沒辦法,為了看望外祖父母多貴也得坐,兩位老人家正滿心期待希拉的到來。
於是……….
希拉坐上了前往莊園的車………
希拉看著計價表上的數字蹭蹭往上漲,希拉的心中一陣滴血,秉著該省省該花花的原則,這價格足夠讓希拉心痛半天。
一會兒……..
希拉乘坐的的士到達莊園門口。
莊園門口有氣派的大門,大門緊閉著,一眼望去看不到頭的莊園讓希拉的頭有些“脹大”,希拉拎著大包小包想要走到房子裏,可謂十分艱難。
希拉給外祖父打去電話:“爺爺,我到門口了,麻煩派車來接我好嘛,”
外祖父一聽希拉到了,老頭開心地像小孩子一樣蹦噠著並親自開車去接希拉,管家連忙製止,外祖父高興壞了,也不顧管家的勸告,仍要去接希拉;
莊園坐落在巴黎16區的郊區,整個莊園按畝為單位,總300畝,諾大的莊園裏盛產著葡萄酒,每年往外銷的葡萄酒不計其數,從外祖父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爺爺開始經營這葡萄莊園,希拉看到了前來接他的外祖父,祖孫倆開始熱情的擁抱,並毫不吝嗇地誇讚希拉越來越美了,希拉被外祖父逗得樂開了花。
希拉和外祖父坐上前往房子的車,司機是外祖父,一把年紀了也得親自接孫女。
打開莊園的大門,沿著莊園的長道行駛,映入眼簾的是法式花園,法式的花園講究低調奢華和精致的細節,傳承的韻味隨處可見,複古的石柱和花壇,精致的噴泉水景廣場,奢華並不張揚,典雅大氣的磚石,精妙絕倫的門廊,散發出一種低調的尊貴感,這種奢華不僅僅是外表,更融入內心的寧靜和獨特,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獨特的經典之美。
噴泉水景宛如畫作的點睛之筆,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份詩意水流輕柔地傾瀉。
到了莊園房子前,希拉下車伊始抬眸一刻望去這是一棟古老而絕美的建築,浪漫與莊嚴的氣質,挑高的門廳與氣派的大門,打開門空氣中彌漫著複古,自然的氣息,又處處散發貴族的氣質,“貴”散發著人文和古典的氣息優雅,是它的內在氣質,不過分追求奢華,而低調的展示法式複古,圓形的拱窗飄著定製的法式幔紗,地麵鋪上暖色的木地板給人呈現溫潤細膩的質感,賦予了複古中帶點低調的奢華,暖白的牆壁用雕花線條上牆點綴複古感躍然而上,法式經典的石膏線搭配複古雕花與牆麵相互呼應,盡顯法式風情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