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處不知名海岸,聚集了數十名勇士,肩章上的十字彰顯他們隸屬於教會的特殊身份

放在平時,他們會無比自豪,在完成訓練後,戴著它名正言順的在路上飛揚跋扈,可眼下,他們隻想找個機會把它埋起來,然後隱蔽在人海中

可惜在教皇和最高勇士的注視下,他們別無選擇,隻能喘口氣,搬起材料繼續修補那艘看起來無可救藥的破爛

訓練時領隊可沒教過他們怎麼幹工事,倒是學了怎麼挑選壯丁並指揮工作,可魯比德城內異常混亂,幾次征丁收效甚微,最高勇士和教皇也沒有替他們尋找勞力的意思,隻好一邊自己動手,一邊寄希望於最近派去征丁的隊友能有所收效

“說真的,教皇陛下,我們的魔力足以支持我們跨大陸傳送回城,沒必要在這裏浪費時間。”

注意到克拉雲的建議,勞碌的勇士們兩眼放光,都興奮的集中精神,手上的活計不由得慢了下來

教皇愣了愣,但很快便釋懷地笑出聲來

“克拉雲先生,換作是任何其它行動,我的確會選擇先行一步,但這次我們參與的是遠征烏爾坡的任務。要知道,底下的民眾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倘若他們看到千乘大軍隻你我二人凱旋,難免又會認定第14次征討以失敗告終,這將讓教會和王國名譽掃地。因此現在我們試圖帶回去的不隻是勇士,更是遠征獲勝的證明。”

教皇的思想確實偏激,而偏執和蠢是兩回事,針對關鍵上的問題,他還是清楚如何找到兼具穩定與合理的方案

不然,也無法和克拉雲保持長達十年的合作關係,彼此間這種旁敲側擊的試探,自合作伊始持至今日

一人一神相視而笑,合作夥伴思路清晰,暫時具備合作價值

與大多數勇士不同,克拉雲是個準神殿長級別的神族,也是聲名赫赫,理應對原來的境況沒什麼不滿,卻在15年前突然找上維薩琉斯,與之商議發動了第二次神泉戰爭

“當時我們的境地挺像的,不是嗎?一位是紅衣主教,一位是特別神官,雖已身居高位,卻仍舊屈居人後。”

教會和神族的關係在此前數千年間一向穩定,雖然對魔力虎視眈眈,明麵上還是與巴菲利亞各神殿保持友好聯係

而在此背景下,維薩琉斯這種激進派每每表態,根本沒人有耐心考慮他們的計劃是否可行,隻會被視為跳梁小醜,眾人看個熱鬧就直接否決

年輕時以小教士的身份提議過,毫不意外石沉大海,當時他尚且認為是身份太輕微,發聲不夠有力,隨即拚盡全力搭上35年時間,把自己爭取到教皇助手的位置,哪知再度提議竟仍然無人理睬

更甚於,時任教皇私下找過他,語重心長的讓他放下仇恨,公開向各神殿長就自己的不當言論致歉

“道歉嗎?當然可以,隻要他們把35年前的肯特半島還回來!把因他們視而不見導致葬身大海的肯特市居民還回來!當初就算救不動那片土地,不能在它沉沒前和人們說一聲嗎!”

年過半百的他一腳踹翻交椅,掀翻桌子,一把抓起五神像,憤怒地向牆壁摔去,飛濺的瓷片劃破了上司白嫩的麵皮,嚇得後者連滾帶爬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