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公主卻覺得吳國的女子們沒什麼問題,就拿三朝太後來說,王上年幼,她們若是不把持朝政,遲早也得落在別人手裏。與其說是女子禍國,倒不如說是她們讓吳國曆史又延續了三代。
再看祥順公主,就更是可憐可敬了。國家破滅,丈夫被殺,她一個人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嫁給敵將,伺機報仇,為國而死,比吳國許多投降的大臣有骨氣多了,如果她處於那樣的情況,她也會作出那樣的選擇。
不對,想到這裏,梁安公主搖搖頭,如果是我,我要比她做的更好。
毛朗又在絮絮叨叨地講著,無非就是些我朝要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謹防後宮幹政之類的,梁安公主再沒聽進去,幹脆趴在桌上睡了。
第二天,周太傅還是沒來,繼續由毛朗代課,他幹脆讓眾人就吳國滅亡的原因做一篇策論,算作平時的一個小測試。
眾人紛紛提筆,梁安公主略一思索,也動了筆,片刻之後,文章寫出來了。
毛朗一看梁安公主那題目“治國安邦之本”,就忍不住搖頭。看來她昨兒個根本沒有聽進去啊,他一再強調的內容是吳國滅亡與後宮幹政有關,她竟然還以一個女子的身份來論什麼治國安邦,但凡像三皇子那樣寫個“忌牝雞司晨”也像樣得多。
試卷收上來,毛朗很快地評了等第,正要公布。
本以為隻是個普通的測驗,沒想到梁衡帝竟然來了。
毛朗趕緊上前行禮,眾人也紛紛提起精神。有了皇上在場,這成績可不僅僅代表著測試這麼簡單,還會影響他對個人才能的評判。尤其是各位皇子,緊張地盯著毛朗手中的紙。
梁衡帝說:“說說情況吧。”
“回皇上”,毛朗恭敬地說,“本次策論結果出來了,梁安公主和其他眾人的文章各有特點,二皇子和三皇子也不錯,總體來說,當屬大皇子的文章寫的最好,恭喜皇上。”
這一番話,雖然把梁安公主放在最前麵,卻隻是用她來襯托其他皇子的成績,梁衡帝怎麼會聽不出來。但他隻是笑了笑,對毛朗說:“把大皇子的文章拿來給我看看。”
大皇子也圍繞著“後宮不得幹政”這一中心思想,大大批判了吳國後期皇權旁落的情形,同時用梁國當前的情況作為正麵例子,極力歌頌了一番他皇爺爺的英明。
文辭上倒是通順,梁衡帝看後心中了然,他沒有再看其他人的,而是直接發話:“這次大家的文章都做的不錯,各有賞賜。”說罷便叫梁安公主一起離開了尚書房。
三皇子頗為失望,父皇沒有看他的文章。
此事雖小,卻也是一個信號,朝中眾人見風操槳,認為大皇子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很大,淑妃一派的人紛紛操作起來。而三皇子與宣妃那邊也毫不示弱,暗湧不斷。
梁衡帝隨便他們怎麼鬧,因為他現在正值壯年,還能統治朝堂好長一段時間,大不了把心懷野心的朝臣一個個都換掉。而當務之急,還是要處理好和鄰國之間的關係。
渤雷國傳來消息,同意嫁一位公主到梁國來做皇後,前提是一來就得舉行封後大典,以免梁國一拖再拖故意延誤,梁衡帝欣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