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是完美無缺的整體,可自從那次事件過後,分裂出了無盡裂片。

裂片帶來了超凡的力量,為宇宙眾生提供了新的可能,但也帶來了無盡的殺戮。

宇宙眾生為了爭奪裂片,發動了無數場戰爭。

還隨著時間推移,原本早已破碎的宇宙節點,再次出現,並且帶來了無窮盡的恐怖怪物。

(ω+1)>ω,這是這個盒子的最重要的。

(ω+ω+1)>ω+ω

(ω×ω+1)>ω×ω

(ω↑ω+1)>ω↑ω

(ω→ω+1)>ω→ω

ω無論如何堆疊都比不上阿列夫1,它在阿列夫1麵前就是個泡影。

(阿列夫1+1)>阿列夫1

而每個阿列夫數都有同阿列夫1同樣的性質。

(阿列夫2+1)>阿列夫2

………………

(阿列夫ω+1)>阿列夫ω

………………

(阿列夫不動點+1)>阿列夫不動點

………………

(不可達基數+1)>不可達基數

(馬洛基數+1)>馬洛基數

(弱緊致基數+1)>弱緊致基數

(不可描述基數+1)>不可描述基數

(強可展開基數+1)>強可展開基數

(拉姆齊基數+1)>拉姆齊基數

(強拉姆齊基數+1)>強拉姆齊基數

(可測基數+1)>可測基數

(強基數+1)>強基數

(伍丁基數+1)>伍丁基數

(超強基數+1)>超強基數

(強緊致基數+1)>強緊致基數

(超緊致基數+1)>超緊致基數

(可擴基數+1)>可擴基數

(殆巨大基數+1)>殆巨大基數

(巨大基數+1)>巨大基數

(超巨大基數+1)>超巨大基數

(n-巨大基數+1)>n-巨大基數

(萊茵哈特基數+1)>萊茵哈特基數

(伯克利基數+1)>伯克利基數

(終極L+1)>終極L

(宇宙V+1)>宇宙V

(V-logic+1)>Ⅴ-logic

你問我為什麼阿列夫數、大基數、終極L宇宙V、V-邏輯+1會大於原數?

答案這個運算是在我重新定義的領域中實驗的,在這個領域中增大一點,那也是對於所含數學,理論,公式的質變。

而這個領域既然能夠給上述數學進行運算,那就說明它能包含上述數學。

而在這個領域中,無窮無盡(僅為形容詞,真正數量遠超無窮無盡)的數學互相組合,構成新的數學。

而第一次構造出的數學稱為“高階基數”,符號為α。

(關於“高階基數”:

首先了解

小超越基數: 第ω個大基數, 假設每套大基數都需要一套公理來證明的話, 小超越基數需要ω套公理,

中超越基數::將第n個大基數記為T[n], 則中超越基數是滿足 T[α]\\u003dα的最小值.

大超越基數:將T記號像φ函數, ψ函數, 甚至Stegert\/Rathgen的Psi函數一樣擴展, 甚至再帶上TON...... 如果說小超越基數相當於ω, 中超越基數相當於φ(1,0), 則大超越基數相當於ω1CK

極超越基數:將\\\"小超越基數相當於ω, 中超越基數相當於φ(1,0), 則大超越基數相當於ω1CK看作是\\\"映射\\\", 則將大超越基數映射一次, 就是Ω 也就是第一不可序列數

之後定義“高階基數”的性質

1、不可達性

高階基數無法被比它小的數抵達

2、囊括性

在數學領域中,將原本就處於自身之內的概念施加於自身的狀態

3、4、∞、甚至α、

它就擁有如此多的性質。

構造:

將目前所有的“理論”塞進一個更加強大的“集合”,然後進行二次套娃,也就是連套兩次,最終會有一個無法到達的終點。

仿照超越基數

YS(ω)\\u003d小超越,

YS(ε0)\\u003d中超越,

YS(ω₁ᶜᵏ)\\u003d大超越,

YS(Ω)\\u003d極超越,

令YS(α)\\u003dα, 這個α就是映射不動點.

像這樣的擴展一直進行到ω₁ᶜᵏ,稱為Y_1CK

Y_1, 第一個映射基數

……

用擴展的極限為T_2, 二階小超越

……

這樣擴展擴展再擴展的極限……

Ys(K)甚至還可以等同於擴展擴展再擴展的極限……(K)

這是一階實無窮,之後還有二階實無窮,三階實無窮……實無窮階實無窮……

它們之間的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詳細說一下,實無窮之間存在實無限的分割,假設這個分割的極限為α,這個實無窮就最終也無法觸及更高一層實無實。

之後,全部的實無窮稱為1,之後2,3……∞……α……1……2……3………………∞……………………α………………

光是第一次1到2的差距,就遠超所有實無窮差距總合

一直循環,這就是“高階基數”)

這裏寫一下省略的構造。

∞是最小最拉最菜最弱的無限。

∞+∞+∞+……+∞(中間省略無限個)=∞×∞

∞×∞×∞×∞×……×∞(中間省略無限個)=∞↑∞(即無限的無限次方)

∞↑∞↑2=(∞↑∞)×(∞↑∞)×(∞↑∞)×……×(∞↑∞)(中間省略無限個)

∞↑∞↑3與∞↑∞↑2同理,∞↑∞↑3=(∞↑∞↑2)×(∞↑∞↑2)×(∞↑∞↑2)×……×(∞↑∞↑2)(中間省略無限個)

以此類推

直到∞↑∞↑∞,那麼既然有了∞↑∞↑∞了,那麼必然又有∞↑∞↑∞↑2,之後循環,直到∞↑∞↑∞↑……↑∞(中間省略無限個)

而∞↑∞↑∞↑……↑∞(中間省略無限個)就是∞↑↑∞了,之後如單一高德納箭頭運算一樣,盡頭是∞↑↑∞↑↑∞↑↑∞↑↑……↑↑∞(中間省略無限個)

而∞↑↑∞↑↑∞↑↑∞↑↑……↑↑∞(中間省略無限個)就是∞↑↑↑∞了,又稱為∞→∞

之後又能循環,無盡頭。

CK序數:簡單形象的說,人可以類推的發明無窮多種符號,如

0,1,2,3,……,

ω,\\u003d,+,×,(),^,ε ,阿列夫等符號

通過組合,就可以產生 ω+1,ω×2,ω^3,ε4 等同樣無窮多種不同的符號

這些符號本身雖然還沒什麼意義,但人可以通過規定賦予它們意義,比如說它們之間存在 < 關係 規定 1\\u003d0+1,2\\u003d1+1,3\\u003d2+1,…… 這是可類推的

再規定對任意 n,都有 n<n+1,並且 a<b 就不會 b<a

規定對任意 n,都有 n<ω,ω 就是一個在 < 關係上位於無窮個 n 之後的“數”

然後同樣有 ω+n<ω+n+1<ω+ω ,或許是出於方便,我們規定了像 ω+ω\\u003dω×2,(ω^ω)×(ω^ω)\\u003dω^(ω×2) 這樣的等式,表示兩個組合符號在 < 序列上處於同一個位置,是相同大小的“數字” 人可以任意的發明一些符號,並定製一套判定規則以判明任意兩個符號之間的 < 和 \\u003d ,以至於讓這些符號像是在表現無窮大數一樣,並排列成一條井然有序的序列,這個序列的長度就是這套規則可表示的序數。

每套規則都有其可表示的序數,簡單的規則可以隻生成一個數字或單個自然數長的序列,而人類可以定製的所有規則的可表示序數構成的序列——這個序列的長度就不是人類可以定製的某套規則可以表示的了,否則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改進,令其+1更大。

最小的這樣的不可表示序數稱作 ω_1^CK

……

不過再怎麼疊,在阿列夫1麵前仍然如螻蟻。

阿列夫1在阿列夫2麵前如螻蟻

阿列夫2在阿列夫3麵前如螻蟻

………………

阿列夫∞在阿列夫阿列夫1麵前如螻蟻

………………

阿列夫不動點

堆疊不動點

無限堆疊

永無極限

不過,阿列夫數不論怎麼堆疊在不可達基數麵前,猶如泡沫一般,垃圾爆炸,用對廢物贅婿女婿的話來說就是擼仔

不可達基數:

不可達基數是強弱不可達基數的統稱。如果κ是不可數的、正則的極限基數,則稱κ是弱不可達基數;如果κ是不可數的、正則的強極限基數,則稱κ是強不可達基數。這兩類大基數合稱不可達基數(或不可到達基數),也有文獻隻把強不可達基數稱為不可達基數。不可達基數的概念是波蘭數學家謝爾品斯基(Sierpiski,W.)和波蘭學者塔爾斯基(Tarski,A.)於1930年引入的。由於任何基數λ的後繼基數λ+不超過λ的冪2λ,所以每個強不可達基數必為弱不可達基數;又由於在廣義連續統假設GCH之下,λ+\\u003d2λ,所以在GCH之下,每個弱不達基數也是強不可達基數。之所以如此稱呼這類大基數,是因為不能用通常的集合論運算來“到達”它們。事實上,若κ是強不可達基數,又集合X的基數|X|<κ,則冪集P(X)的基數也小於κ;又若|S|<κ,且對每個X∈S,|X|<κ,則|∪S|<κ。這就是說,由小於κ的基數,無論進行何種運算,總達不到κ。可數無窮基數N0也具有上述兩條性質,因此,也可以說在有限基數的範圍內,用除去無窮公理之外的任何集論運算,N0也是“不可到達”的。這就清楚地看出,不可達基數確實是無窮基數0的一種自然推廣。

不可達基數在馬洛基數麵前猶如擼仔

馬洛基數:

如果k是一個馬洛基數,那麼其之下的不可達基數將構成「駐集」,上述的那些迭代層級通過過濾,不論多麼高的層級,永遠會停留在駐集之中,這個駐集遠大於整個不可達之處卻遠小於最小的最小的馬洛基數。

馬洛基數在弱緊致基數麵前如同擼仔

弱緊致基數:

對於一階邏輯語言的擴張Lλμ,即對任意α<λ,允許語句的α次合取∧ξ<αΦα和或取Vξ<αΦα仍作為一個語句;以及對任意β<μ,允許語句中出現β次存在量詞∃ξ<βxξ和全稱量詞∀ξ<βxξ;若 Lκκ的字母表僅含有κ個非邏輯符號,並且 Lκκ的子集(語句集)T 存在模型(一致)當且僅當 T 的每個基數<κ的子集∑都存在模型(一致),則稱κ是弱緊致基數。

之後弱緊致基數在不可描述基數麵前就是個垃圾

不可描述基數:

基數K稱為∏n

m-indescribable如果對於每個∏m命題(φ,並且設置A⊆∨κ與(Vκ+n,∈,A)╞φ存在一個α<κ與(V α+n,∈,A ∩Vα)╞φ。這裏看一下具有m-1個量詞交替的公式,最外層的量詞是通用的。∏n

m-indescribable的基數以類似的方式定義。這個想法是,即使具有額外的一元謂詞符號(對於A)的優勢,也無法通過具有m-1次量詞交替的n+1 階邏輯的任何公式將κ與較小的基數區分開來(從下麵看)。這意味著它很大,因為這意味著必須有許多具有相似屬性的較小基數。

如果基數κ是∏nm,則稱它是完全不可描述的——對於所有正整數m和n都難以描述。

不可描述基數在強展開基數麵前就是個垃圾。

強可展開基數:

形式上,基數κ是λ不可折疊的,當且僅當對於ZFC負冪集的每個基數κ的傳遞模型 M,使得κ在M中並且M包含其所有長度小於κ的序列,有一個將M的非平凡初等嵌入 j 到傳遞模型中,其中 j 的臨界點為κ且j(κ)≥λ。

一個基數是可展開的當且僅當它對於所有序數λ都是λ可展開的。

基數κ是強λ不可折疊的,當且僅當對於ZFC負冪集的每個基數 κ 的傳遞模型 M使得κ在M中並且M包含其所有長度小於κ的序列,有一個非-將M的j簡單基本嵌入到傳遞模

型“N”中,其中j的臨界點為κ,j(κ)≥λ,並且V(λ)是N的子集。不失一般性,我們也可以要求N包含其所有長度為λ的序列。

強展開基數在可迭代基數麵前是個sb

可迭代基數:

將基數κ定義為可迭代的,前提是κ的每個子集都包含在弱κ-模型M中,其中在κ上存在一個M-超濾器,允許通過任意長度的超冪進行有根據的迭代。Gitman給出了一個更好的概念,其中一個基數κ被定義為α-iterable 如果僅需要長度為α的超冪迭代才能有充分根據。

還有拉姆齊基數

拉姆齊基數:

讓[ κ ]<ω表示κ的所有有限子集的集合。如果 對於每個函數, 基數 κ稱為 Ramsey

f : [ κ ]<ω→{0,1}

存在基數為κ的集合A對於f是齊次的。也就是說,對於每個n,函數f在A的基數n的子集上是常數。如果A可以被選為κ的固定子集,則基數κ被稱為不可言說的Ramsey。如果

對於每個函數, 基數κ實際上

被稱為Ramsey

f : [ κ ]<ω→{0,1}

存在C,它是κ的一個閉無界子集,因此對於C中具有不可數共尾性的每個λ,都存在一個與 f 齊次的入的無界子集;稍微弱一點的是lamost Ramsey的概念,其中對於每個λ<κ,需要有序類型λ的f的同質集。

可測基數

可測基數:

為了定義這個概念,人們在基數κ上或更一般地在任何集合上引入了一個二值度量。對於基數κ,它可以描述為將其所有子集細分為大集和小集,使得κ本身很大,∅並且所有單例{ α },α ∈ κ很小,小集的

補集很大,並且反之亦然。小於的交集κ大集又大了。

事實證明,具有二值測度的不可數基數是無法從ZFC證明其存在的大基數。

形式上,可測基數是不可數基數κ,使得在κ的冪集上存在κ加性、非平凡、0-1值測度。(這裏術語k-additive意味著,對於任何序列A α,α<λ的基數λ<κ,A α是成對相交的小於κ的序數集,A α的並集的度量等於個人A α的措施。)

強基數

強基數:

如果λ是任何序數,κ是λ-strong意味著κ是基數並且存在從宇宙V到具有臨界點κ和

Vλ⊆M

也就是說,M在初始段上與V一致。那麼κ是強的意味著它對所有序數λ都是λ-強的。

伍丁基數:

f : λ→λ

存在一個基數κ<λ和

{f(β)|β<κ}

和基本嵌入

j : V→M

來自馮諾依曼宇宙V進入可傳遞的內部模型M和臨界點κ和V_j(f)(κ)⊆M

一個等效的定義是這樣的:

λ是伍丁當且僅當λ對所有λ來說都是非常難以接近的

A⊆V_λ存在一個λ_A<λ這是<λ-A-strong的

超強基數

超強基數:

當且僅當存在基本嵌入 j :V→M從V到具有臨界點κ和

V_j(κ)⊆M

類似地,基數κ是n-超強當且僅當存在基本嵌入j : V→M從V到具有臨界點κ和V_jn(κ)⊆M 。Akihiro

Kanamori已經表明,對於每個n>0,n+1-超強基數的一致性強度超過n-huge 基數的一致性強度。

強緊致基數:

當且僅當每個κ-完全濾波器都可以擴展為κ-完全超濾器時,基數κ是強緊湊的。

強緊基數最初是根據無限邏輯定義的,其中允許邏輯運算符采用無限多的操作數。常規基數κ的邏輯是通過要求每個運算符的操作數數量小於κ來定義的;那麼κ是強緊致的,如果它的邏輯滿足有限邏輯緊致性的模擬。具體來說,從其他一些陳述集合中得出的陳述也應該從基數小於κ的某個子集合中得出。

強緊性意味著可測性,並被超緊性所暗示。鑒於相關基數存在,與ZFC一致的是第一個可測基數是強緊基數,或者第一個強緊基數是超緊基數;然而,這些不可能都是真的。強緊基數的可測極限是強緊的,但至少這樣的極限不是超緊

的。

強緊性的一致性強度嚴格高於伍丁基數。一些集合論學家推測強緊基數的存在與超緊基數的存在是等一致的。然而,在開發出超緊基數的規範內模型理論之前,不太可能提供證明。

可擴展性是強緊湊性的二階類比。

巨大基數

巨大基數:

V中存在一個初等嵌入j:V→M從V到一個具有臨界點K的可傳遞內模型,那麼這個它就是所謂的巨大基數,也就是j(K)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