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概念★★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2、西方對“行政“的解釋:(1)與立法、司法相對應的“行政”。
①洛克:《政府論》,首次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
②孟德斯鳩——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立“三權分立”/“分權製衡\"
(2)與政治相對應的“行政“:國家意誌的執行/政策的執行(威爾遜、古德諾)
(3)與管理相對應的行政。古立克——七功能說
在我國,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監察權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
亞裏士多德——對國家的議事、行政、審判活動進行研究和探討;把當時城邦的職能劃分為議事、行政和審判三種職能。
行政管理的特點★★
(1)行政管理的主體是政府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人民政府+所領導的部門(各局:教育局、司法局、交通局等)
(2)行政管理的對象包括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內部事務
(3)行政管理必須依法進行,是一種執法活動或執行政策的活動。
西方行政管理學的發展★★★
一、行政管理學的產生(1)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2)史坦因——最早使用“行政學”一詞;(3)威爾遜——行政管理學創史人(開創行政管理學學術研究先例)(4)羅納德•懷特——第一本大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5)馬克斯•韋伯——“官僚組織理論”(6)泰勒——科學管理理論;(7)法約爾——管理過程理論
二、西方行政管理學的發展(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古典學派的理論)
代表人物:伍德羅•威爾遜、古德諾、懷特、法約爾、馬克斯•韋伯、泰羅。
代表理論:管理過程理論、官僚組織理論、科學管理理論
(1)懷特、《行政學導論》、第一次建立係統的行政管理學理論體係把行政要素歸納為組織原理、人事行政、財務行政、行政法規四大部分
(2)法約爾——《工業管理及一般管理》——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有關管理的14項原則;組織效率問題
(3)馬克斯•韋伯、官僚製組織理論——為傳統的行政組織理論奠定基礎
(二)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理論:行為科學學派、決策理論學派、係統理論學派
(1)行為科學學派:早期行政管理學理論的邏輯起點:“經濟人”假設梅奧——“霍桑”實驗——“社會人”假設
(2)決策理論學派:代表理論:西蒙的有限理性決策理論、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理論、埃佐尼的綜視(又譯為混合掃描)決策理論
代表人物:赫伯特•A•西蒙——行政決策理論(有限理性決策理論)開創了行政決策理論研究的先河,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整個行政管理過程的中心,提出“滿意”決策準則。
(3)係統理論學派:代表理論:裏格斯——行政生態理論、卡斯——特權變理論
(三)20世紀80年代。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治理理論、新公共行政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共同特征:崇尚市場力量、市場作用和市場機製
(1)新公共管理理論:實行私有化,將企業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競
爭機製,在公共服務中堅持顧客導向,強調政府的回應性。
(2)新公共行政理論:更加注重維護公平、公正的理論。
(3)新公共服務理論:主張政府要尊重民意、真正承擔起為民服務責任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