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一段,外麵人讚不絕口,

苻堅:這個北魏不就是原先的代國嘛,後來被俺滅了,可惜後來我淝水之戰大敗,也被後秦建立者姚萇殺了,劉裕替我報仇了,說啥我也得投他一票!

劉秀:劉裕再次運用多兵種配合,以步兵克製了騎兵,背水一戰的卻月陣與韓信那次同樣名揚天下!

拓跋珪:可惜我一早被小人弑殺,不然真想跟寄奴較量一下,讓他知道我的大魏不是那麼容易被他擊敗的。

武則天:突然發現王鎮惡很厲害啊,創造性的由黃河入渭水,再由渭水直接殺入關中,古今還有第二例嗎?牛逼加吊炸天!

嬴政:蒲阪啃不下是常見的,傻子也知道防守好那裏!

李世民:這個沈田子、沈林子兄弟雖然都是一根筋,不得不說都是智勇雙全之人。

崇禎:姚泓戰略失誤,應該去防守東邊的潼關或者黃河渡口的……

慕容垂:還是內亂導致後秦顧此失彼,加上劉裕部下能人太多,隻是可惜姚泓了,不算昏君也亡國了,另外,同樣感謝劉裕幫我教訓了北魏,我的國家就是被它滅了啊!

葉城看了、聽了後說道:“萬裏遠征,北魏雖然可能切斷你的補給,姚泓又多次應對不當,加上你部下王鎮惡、沈田子兄弟、檀道濟、傅宏之等名將雲集,這才做到了氣吞萬裏如虎,自古北伐有大功者,除了朱元璋,你算唯一吧?”

劉裕點頭道:“當初桓溫也殺入了關中,自古成大事者,除了自己要有能力,還得看時機、發現並合理的運用人才,畢竟你再厲害,也不可能做所有事嘛,說白了,人活一世,就是跟人鬥,就是讓別人幫助自己去跟人鬥啊,風雲際會自古難逢!”

葉城問道:“後秦被滅,黃河以南再無敵國,你是否想過一鼓作氣殺過黃河,再把北魏、大夏滅了,從而一統天下呢?當然,最後你並沒有這麼做。”

劉裕聽了捂起了臉,但淚水仍從手指縫裏流了下來,“月圓月缺,花開花殘,自然之理也,我以為事情就是你說的那樣,收複關中後北渡黃河劍指幽燕,無奈時來天地同攜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啊,我的功業就在此時戛然而止了,我的多少好兄弟再也沒有馳騁疆場、幫我混一海內了……”

電視繼續播放,不久後劉裕來到關中,命人把姚泓押送都城建康,其餘宗室王公全部斬首,又開始了謀劃繼續北渡黃河消滅北魏的事了。

無奈士兵們思鄉心切,希望能回歸故裏,畢竟沒有誰可以保證自己永遠那麼幸運能活下來,將領們則認為北魏乃大國,必須充分準備才能再次北伐。

劉裕想了想,確實,北魏實力很強,目前也不是合適的機會,短時間內真的很難有把握拿下,而自己北伐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積累威望,從而為篡晉做準備,而目前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劉裕知道趁熱打鐵的道理,一旦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再打北魏不知何時了,畢竟自己已經六十歲了,在那個時代真的很少有人活到這個歲數,自己還能活著看到統一天下的時候嗎?以後會不會發生啥變數呢,劉裕心裏非常猶豫不決。

但是來自都城建康的一封信,讓他不得不立刻回去,原來出征前劉裕布置了劉穆之、朱齡石坐鎮都城,目的就是防止自己出征在外時朝內有人興風作浪,那自己不就完蛋了?

但是自己的心腹劉穆之突然病逝了,剩下的朱齡石不過是武將,根本玩不過朝內那些老狐狸啊。

一旦朝內生變,別說篡位了,自己能不能回去都是兩說,劉裕最終非常遺憾與痛苦的做出了回建康的決定,天意如此,無可奈何啊!

但是自己辛苦打下的關中等地也不能丟啊,不然不是白白北伐了?那還不如待在都城直接篡位得了。

於是經過思考,劉裕留下了次子劉義真主政關中,同時把北伐所有重要人物,如沈田子、王鎮惡、傅宏之、王修等人全部留下輔佐兒子。

劉裕出身寒門,35歲從軍,43歲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因此此時的二兒子劉義真不過是一個11歲的少年孩子。

劉裕鑒於王鎮惡是前秦名相王猛的兒子,王猛在關中深受百姓擁戴,劉裕就害怕自己走後王鎮惡作亂。

同時沈田子等人也不服王鎮惡,就在劉裕麵前說他的壞話,劉裕就含糊說怕個毛啊,老虎還怕一群狼呢,你們這麼多人還怕他王鎮惡一個人嗎?這就是劉裕暗示了如果王鎮惡作亂,你們可以除掉他啊。

布置好後,劉裕於12月冒著漫天大雪回建康了,見此,想要作亂的不是王鎮惡,而是早就謀劃許久的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劉裕攻占關中後曾與他通好,人一走赫連勃勃就翻臉無情了。

謀士早在劉裕攻占關中時就預言了,說劉裕很快就要回朝篡位了,不會繼續北伐了,還建議赫連勃勃等劉裕走後立刻切斷晉軍退路,拿下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