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偶遇(1 / 2)

北大荒的初春,依然春寒料峭天氣冷涼。一輛土黃色的破舊的北京吉普車,在一段坑窪不平土路上晃晃悠悠地走著。車內坐著兩位年輕人。一位是開車的叫鄭勇,一位是坐在副駕上的叫馬良。

馬良望著眼前坑坑窪窪的還覆蓋著一塊塊冰雪的土路說,這是啥破路啊,夏天要是下點雨走得了嗎?鄭勇忙說,沒關係沒關係,化凍以後我安排人修,把路基築好再多鋪上些沙子,保證這段路暢通無阻。

鄭勇又思索著說,你現在來建奶牛場正是時候,用不幾天天就暖和了,可以維修畜舍,三兩個月之後就能養上。馬良忙說,我可沒說死一定要來啊,這麼大的事情總得讓我考慮考慮吧?

事情是這樣的。農場要大力發展奶牛業,給鄭勇他們七星泡分場下達了今年要新增奶牛五十頭的生產任務,完不成要挨罰不說,評先進提拔都受影響,所以鄭勇不得不頭拱地去完成。

他們分場沿黑龍江,職工搞副業大都是打魚摸蝦,盡管有肥美的草原,卻少有養奶牛肉牛的。分場五百多戶,養奶牛的也就叁兩戶,僅憑自己的力量要完成生產指標是不可能的,所以鄭勇想到招商引資,想招商引資又首先想到馬良。

馬良是鄭勇的農校同學。但他倆學的專業不同。鄭勇學農學,馬良學農機。他倆是恢複高考後第一批統一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又分配到了同一個農場。鄭勇被分配到了七星泡分場當農業技術員,馬良被分配到農場農機修造廠當技術員。後來鄭勇通過組織的培養和個人的努力,被提拔起來當了七星泡分場場長,事業上小有成就。

在農機修造廠的馬良卻陰差陽錯地走上了另一條個人成長道路。改革以前,農機修造廠因為吃大鍋飯連年虧損,農場不得不對其率先改革承包給個人經營。廠裏的其它人誰也不敢承包,領導沒轍了,便動員年輕的“好說話”的馬良幹。馬良是因為不好駁領導麵子,才勉強答應了。馬良撿了這個爛攤子以後,敢想敢幹,狠抓管理,內引外聯,拓寬市場,企業在短時間內麵貌煥然一新,工廠扭虧為盈,在當時改革初期,萬元戶就不簡單了,馬良的年收入十萬也不止,成為當地知名大款。

鄭勇這回非拽馬良來看看公家的一個已經廢棄的養殖場,想讓馬良在這裏投資辦一個大型奶牛場,這樣他的養牛任務就能輕鬆完成。

鄭勇開著車還在晃晃悠悠地走著。馬良說,你死皮賴臉地拽我來投資建奶牛場是啥目的。鄭勇說,那還用問嗎,給你找個新項目幹,讓你再多掙錢掙大錢。

馬良承包農機修造廠幹得好好的,農場要深化改革,把承包變為轉讓,把廠子變賣給個人經營。不少人看著馬良掙著大錢眼紅了,公開競標的有幾十人參加,競爭異常激烈,馬良最終沒競爭過別人“下崗”了。

馬良扭頭看著鄭勇問,你就沒有別的想法?鄭勇笑著說,沒有。馬良說,你小子是為了給自己搞政績是不是?鄭勇說,兼而有之兼而有之,讓老同學幫我搞點政績也未嚐不可嘛。鄭勇接著說,所以你才非要把我這個擺弄鐵塊的弄來捅牛屁股,你就不怕我賠進去?鄭勇說,賠不了賠不了,這個買賣好,農場有乳品廠鮮奶不愁銷路,你又有投資能力,至於飼養技術嘛我跟農場畜牧科說好了,他們負責指導,別人不了解你我鄭勇還是了解你的,你這個人幹啥鑽啥幹啥像啥,絕對沒問題!馬良說,算了,別捧殺我了,我來了當我走的時候別賠得連褲子都穿就行了。

鄭勇開著車在一個裝著兩扇大鐵柵欄門的大院門前停下。鄭勇說,到了下車吧。馬良坐在哪沒動,問,這地距離分場部有多遠?鄭勇剛推開車門又把車門關上了,說,沒多遠,也就兩裏多路。馬良思索了片刻才推開車門下了車。

下車後他倆走到了一起。鄭勇問,你剛才問離分場部多遠啥意思?是不是考慮生活上不太便利?馬良說,不是,有這些偏僻地方挺好,適合關緊閉。鄭勇一愣問,關誰的緊閉?馬良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院門那兩扇大鐵柵欄門上麵有把大鎖鎖著。大門上一側還有個小門開著。鄭勇帶著馬良從小門進去進了院裏。

進院以後,映入馬良眼簾的是偌大的院子裏,有兩棟並排的又大又高的紅磚瓦房,不過房子的房頂因年久失修,大部份已經坍塌了,一群麻雀在房頂上蹦蹦跳跳嘰嘰喳喳。馬良站下來遠遠地看著房子,說,這房子破成這樣還能養奶牛?鄭勇說,這房子蓋得質量可好了,就是有些地方房頂塌了,花不多少錢維修一下跟好房子一樣,不信你跟我進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