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畢業返鄉遇變故
1990年7月初,一輛從藍坪開往潭陽的老舊公共汽車像一頭老黃牛,不斷喘著粗氣行駛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
車過歐城,上下車的乘客大多操著閩北方言嘰裏呱啦的交流著。
這鄉音讓車中的王雨航倍感親切。
三年來,在省城讀師範學校的王雨航,為了節省往返的車費,從沒有回過在潭陽鄉下偏遠的老家。沒辦法,都是一個“窮”字惹的。往返省城的一趟車費都夠家裏一個月的生活費了。
1985年,奶奶在自留山採楊梅不慎從樹上摔下,後背著地當場昏迷不醒。送往潭陽地區醫院急救,在醫院一個多月,命是保住了,卻是摔斷腰椎癱瘓了,腰部以下都沒了知覺。手術加後續治療不僅花光了家中的積蓄,還落下了3000多元的外債。那些年,潭陽酒廠普通職工每月工資也才七、八十元。這些債務對王雨航一家來說顯得十分的沉重。
家裏原本就不寬裕,一家子一年到頭麵朝黃土背朝天,種十幾畝責任田的收成也將將夠日常生活所需,年景好也剩不下千兒八百的。
奶奶的意外讓家裏過得更加艱辛。父母都是憨厚的農民,隻知道在地裏刨食。為了早點還上外債,除了種自家責任田還租種了二十多畝山壟田。剛毅的爺爺蒼老了許多,要幫襯著父母做農活還得照顧著奶奶。
讓家裏感到高興是王雨航和弟弟的學習一直都不錯。1987年王雨航以全鄉第一名成績考上省城師範學校,這讓一家人看到了希望。讀師範,畢業就能分配工作,妥妥的鐵飯碗,吃國家商品糧。第二年,弟弟王雨祥也考上了潭陽一中初中部,不容易啊,這在肖山衝村可是頭一樁。可父母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正值壯年的父親兩鬢已點點霜白。
王雨航到省城第一學期的學費還是父母向親友湊的。學校的師範生補助每月有36元,再加上周末去做家教的收入,省著用,平時生活費倒是有了著落,不用增加父母的負擔。
暑假發傳單、跑業務、擺小攤,在榕城的酷暑下成功的曬成了健康麥色,除了養活自已還能賺夠下學期的學費。
最難熬的就是每年的寒假了。學校裏空空蕩蕩的,連宿管依姆都回家過年了,整棟宿舍樓就王雨航一個人,孤寂、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在苔江的姨夫、姨媽總會在除夕日招呼王雨航到家中過年,壓歲包給的鼓鼓的,比給表弟的紅包厚上一圈,還不容你回絕。王雨航知道,這是姨夫姨媽變相的給他解決了年後的學費了。
這情,這意,王雨航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那一年王雨航上師範二年級,半夜裏高燒不退。姨夫、姨媽還有小舅連夜趕到師範學校找到王雨航的宿舍,看到王雨航燒得迷糊的樣子眼淚都掉了下來。幾人跟老師請過假,背起王雨航就往醫院趕去。
三年的師範學習轉眼就結束了,因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前十,王雨航還獲得了優秀畢業生表彰。
三年同窗,惜惜相別。按政策,王雨航返回閩北潭陽等待分配工作。
公共汽車轉過一道山彎,就見到了城南的寶塔山。快到潭陽了,王雨航心中一陣激動。
潭陽地處閩北腹地,因建城在潭木山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擁有千年曆史的古縣,地靈人傑,被譽為東南闕裏。發源於崇武山脈的崇武溪自北向南流經潭陽城東,與流經城西的麻潭溪在潭陽城南交彙。將潭陽在地理上自然分割成了三個部分。崇武溪以東是城郊鎮,崇武與麻潭兩溪之間是潭陽縣城關,縣政府大院就在城關的人民路上。麻潭溪以南是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