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元首,五嶽之巔;落雁之峰,星雲可追。
群山起伏,蒼茫綿延,渭水黃河,直通天際,關中萬裏,如帛如棉,登高臨絕,如在仙境…
落雁峰前,雲霧繚繞,一老一少,盤膝而坐。
老人白衣白發,麵似嬰童,不知年歲幾何;童子垂髫,眉目如畫,約莫五六歲光景。
老人緩緩收掌,童子微微睜開雙目,目中神光倏然而逝,盤旋頭頂的霧花卻聚散不去。
老人暗忖道:怪哉…此必吞服千年“天龍丹”之故…
半日之間,童子的生死玄關砉然而破。
老人站起身子,撫須長笑,千峰回蕩,白雲裹足。
一道玉光自雲海深處電閃而至,落在老人肩上。
這是一隻異種神鷹海東青,體態矯駿,鉤喙如刃,銳利的眼神左右顧盼,有種不可一世的霸氣。
雪寶…童子衝它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天真燦爛。
左右瞅瞅,似發現童子的不同之處,神鷹“啾”的一聲,振翅而起,撲扇三五下,便消失於雲天之外。
童子輕身而起,將老人扔來的烏簫嫻熟地輕舞幾下,收於身後。
老人欺身而上,形如飄雲,掌若疊峰,雷霆萬鈞;童子簫隨意動,矯若驚龍,攻守有度,絲毫不亂…
時間在簫光掌影裏流逝…
湛湛長空,亂雲飛渡,吹盡繁紅無數。正當年,紫金空鑄,萬裏黃沙無覓處。
沉江望極,狂濤乍起,驚飛一灘鷗鷺。鮮衣怒馬少年時,能堪那金賊南渡?
--《鵲橋仙》
靖康之變後,趙構南渡,建立南宋,定都臨安;而北國大金此時臨朝者,正是一代雄主完顏亮。
紹興三十年,金正隆五年。
九月初六,金占區,濟南府,百戲樓。
濟南,曆史悠久,為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發祥地。其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麵水,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之南而得名,傳說大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曆山”。
北宋初時屬十五路之京東路,為齊州,後升為濟南府,屬山東東路,府治曆城,為當時北方的軍事重鎮。
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這座悠久古城所經曆的戰爭創傷正慢慢愈合,呈複興之象,城中人口三十萬,已算有相當規模。
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湖城。城中河流縱橫交錯、河岸煙柳參差如煙,街麵商鋪林立、酒肆茶樓、風簾飄招,各色人等川流不息。
扯著喉嚨吆喝的商販,趕驢車賣柴的老漢,方巾裹首的儒雅書生,身材窈窕的閨秀丫鬟,騎著竹馬追逐、打鬧、嬉戲的孩童,組成一幅生動的都市生活畫卷。
初秋時節,天意漸涼,樹木蕭索。
時近黃昏,夕陽無力懸於古城西麵的山丘之外,寒鴉數片,點綴著這個已被南朝遺忘的繁華城市。
百戲樓,位於城中鬧區,樓高五丈,長四丈餘,四周有上下看台,中間大廳,擺放大小三十餘張紅楊桌椅。整座戲樓約能容納三百餘人,這是濟南“遺民”可暫時忘掉今夕何夕的地方。
南來北往之地,樓上樓下人頭攢動,多佩刀掛劍之士,生於亂世,許多行腳商旅亦佩刀劍防身。
時辰將到,三通鑼響,眾人落座,街上人群蜂擁而至,前後四門頓時水泄不通。
左側台柱掛著一塊尺餘長的木牌,黑底紅字:空城計…
一須發皆白的七八十歲老道氣定神閑的敲了敲梆子,同時身形一挺,雙目閃過一絲特別的神采,仿佛是憶起從前的某段光輝歲月。
四周鴉雀無聲。
一個十七八歲的白衣少女半掩著琵琶從容從後台走出,她身材高挑,薄施粉黛,蛾眉淡掃,清麗脫俗,最吸引人的是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如夜空之星,遺落在這亂世裏。
落落大方地在台上坐定,她玉指輕撥,調琴弦三五下,方輕啟朱唇:妾身紅袖,與爺爺北上省親,流落此處,借貴地歇腳,討些賞錢…清歌寡味,還望各位大爺聽官喜歡…
眾人知道,依戲樓規矩,這是正戲之前的佐料。
她神態端莊,目光清澈,輕掃一眼堂上台下,輕撥朱弦,琴聲如珠落玉盤,自她靈巧無比的指尖揮灑開去…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聲如脆鶯出穀,空山流澗,婉轉清麗,繞梁不絕。
歌聲中,眾人仿佛回到係馬高樹的青春少年,麵對這破碎山河,一股壯誌未酬的愁腸離憤噴薄欲出。
夕陽透過天窗,照亮她的麵頰,閃耀著神秘的光輝。
一曲唱罷,滿堂沉寂。
停留在那遙不可追的美好歲月中,誰都不願走出來。
戲樓旮旯的幾個外族彪形大漢,目光寒凜地望向台上,而後又鷹隼一般掃過人群...
好…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輕微的歎息雖然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縈繞在每個人的耳邊。
眾人望時,一黃衣青年公子自大廳的一個角落長身而起,輕拍數聲。
大漢們的目光瞬間移向,盯在他的麵上。
在下麵上有花麼?青年忽啟齒一笑,如一縷春風,化開三冬的霜凍,眾人均覺心頭一暖,看得呆了,少女的目光飄過去,頓感心神搖曳。
幾名大漢麵現寒色,作勢欲起,卻被為首之人眼神止住。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就是為討個生計,唱首歌麼?也值得“譏察司”如此警惕?青年公子站起來,旁若無人自顧自地說著,走向中堂…
眾人望著他,又望了望堂角的那幾名大漢,大漢們麵色窘紅,目光似要噴出火來。
小可南下訪友,路過貴地,不知哪位是地主,可否借一步說話?青年公子彬彬有禮。
肩搭毛巾的中年管堂主事趕忙從櫃台後走出來:公子何事吩咐在下?
本公子師從汴京“礬樓”青青大師,亦學些粗淺詞目,今見紅袖姑娘輕歌一曲,甚中章法,小可一時技癢,可否借貴地獻醜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