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修怎麼都沒想到,送外賣的自己,差點就成了外賣...
東元3001年,華洲國,最南的沿海大都市,南灣市。
深夜,一輪圓月被淡淡的雲霧籠罩,月光有一種渙散的美,蒼白但卻誘人得別致。
此時的開著電驢飛奔的薑修卻無心欣賞,甚至有些鬱悶,本來打算送完那單宵夜就下線回去睡覺時,沒想到居然還被派了一單弘空寺旁聽空齋菜館的外賣。
“唉,早上起得晚,單量還沒達標,看在錢的份上,還是送吧”。
薑修一邊開著他的“烈焰戰馬”,一邊唉聲歎氣,“有誰大半夜點齋菜當宵夜啊”
等紅綠燈時更覺得奇怪:“不是宵夜檔的餐館一般早就關門了,何況是這種齋菜館,而且還在七月十五這種日子,難道是某個修行不到位的吃齋居士晚上嘴饞了?”
薑修的一大特點就是凡事都能自己想通合理化,這要是別人估計就不知道得思考猜疑鏈到幾百來回了。
不過薑修也挺好奇,這齋菜外賣到底是啥菜式,雖然常在這一帶送外賣,但薑修還是第一次知道這聽空齋菜館還有外賣。
一般都是在宏空寺燒香拜佛後到附近的這些齋菜館吃齋菜。
因為寺名叫宏空寺,附近的素食館有叫看空的,念空的,甚至有叫悟空的,但生意最好的還是這家離宏空寺比較遠的叫聽空的,聽說是有某對拜佛的明星夫婦去過,所以人氣比較旺。
不過薑修倒是從來都沒有進去過這種齋菜館,因為窮,消費不起,有些原因就是不該細想,薑修左手掰了掰後視鏡,右手又扭了扭電門,往弘空寺的方向徑直開去。
薑修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爹媽是誰,他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領養,他也不知道。
可能在孤兒院待久得久,薑修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僅僅隻是眼前看到的。
因為他經常路過在路過一些地方時,會有腦子很悶,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感覺,後來知道缺氧腦子就會悶,薑修也就沒去想那麼多了。
在老家的職業技術學校學完軟件工程後,因為本地找不到工作,薑修就跟孤兒院的小夥伴跑到這個海邊的大都市打工。
為了先生存一開始是一起到工廠,後來小夥伴有一次生產事故觸電死了,薑修也不敢再待在那個地方,於是離開了工廠。
這些年,幹過端盤子也在建築工地搬過磚,不過因為力氣太小效率不高,老是被工頭嫌棄,最後被炒魷魚了,可能運氣不好,一直沒找到寫代碼的工作。
後來外賣開始興起,看著送外賣的自由,於是就送起了外賣,雖然辛苦,但養活自己不成問題,還能留點積蓄,保不齊以後還會轉行做點小生意。
在外賣軟件顯示離齋菜館最近的一個紅綠燈等紅燈時,薑修調整了一下手機夾,看了下送餐地址,差點沒罵出聲來,送餐地址居然是一個叫乾風觀的道觀。
倒不是因為道士吃齋菜嚇一跳,而是因為這個乾風觀就快要超出配送範圍,再往幾步就可以叫快送了。
薑修檢查了一下電量,還行,還不需要去換電,內心想法異常堅定“送完這單一定下線”。
紅燈還有40秒,薑修目光掃向齋菜街,看看能不能提前鎖定目標,門牌沒有看到,齋菜館在哪倒是挺清楚的。
因為整條街就隻有一家店亮燈,兩邊路燈興許是壞了,更顯得遠處的齋菜館像是深海裏的燈籠魚,幽暗又像在搖曳,與慘白的圓月剛好相會映襯,像是一對能見但無法相擁的戀人。
綠燈亮了,薑修緩緩地開著電驢慢慢前進,因為他的車燈壞了,前麵又沒啥燈光,他隻能摸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