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王仙芝在大道中等候來往車馬,準備往家的方向去。他兩閑來無事不知如何度過這些時間,於是黃巢提議道:“不如說說安祿山此人?吾對他的了解隻是從遠久之年了解的,吾是離他太久遠了,所以許多事亦失去了原來之麵貌也。”
“為何如此說呢?大哥非大唐人乎?”
“吾實來自幾千年後,並非唐人。”黃巢說出了自己的本來麵目,心裏頓時感覺心胸世界開闊了許多呢。
“大哥來自未來,是未來人?”王仙芝不確定地問道。
“然也,!汝若不信。吾可以告訴汝大唐即將發生之事,以信之。”黃巢把最近後麵幾年會發生的事給他說了。
於是黃巢把一些事情告知了王仙芝,他聽的認真,一臉難以置信的樣子。
“汝隻需等待時日,那時吾所說之事必定出現並且和我所說同也。”黃巢自信滿滿地說。
“信大哥。”王仙芝臉上客氣地回答,心裏卻不是很相信。
王仙芝想了想一會自己所見的大唐史,其中關於安祿山的事跡張口就來。說道:“大哥想知道他的曆史,我立刻說給大哥聽。安祿山其人,雜胡人也。其父粟特人,母是突厥人。”
“後昭武九姓國中入我華夏人數最多的是康國人,安祿山便是康姓胡人之子。小弟聽聞安祿山‘早孤’,隨母生活於突厥中。母阿史德後來改嫁於突厥人安延偃,去‘康’姓而改‘安’姓。”
“安祿山之發跡的貴人是王守珪是也。當時的安祿山為互市牙郎。(互市牙郎為大唐西北邊境與西域各族互貿雙方的中間人,撮合兩方生意成功,使買賣雙方都皆大歡喜。)後因偷羊被王守珪抓獲並即可要被處死,在即將行刑時安祿山臨死掙紮地大喊道‘大將軍,奚和契丹不是您此時的心頭大恨嗎?將軍留安一名,安還給將軍!’而得到了重生之機會,並在王守珪軍中立功很多。”
“王守珪當時是範陽節度使。而安祿山反叛前做的比他的貴人還大,已是三鎮節度使,管理和控製著三大軍區的軍力,已經足以與全國抗。隻是後話!”
“安祿山身兼河東節度使、範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三大軍區的兵力,已是一方諸侯。可唐玄宗很喜歡,也很相信他,直到反叛了也不相信安祿山真的反了。”
可安祿山為何會反呢?黃巢對這個問題很奇怪,他在心裏想著這個問題,依然聽著王仙芝說著。
“其實在安祿山剛在王守珪軍中時,有一次打了敗仗。前麵幾次都是王守珪愛惜他的才能,隱瞞了沒有上報才沒有丟掉性命。可這次不比往常,不得不上報敗仗給朝廷。”
“可李隆基對他喜愛非常,沒有把他殺了。就算當時的執男丞相張九齡跪求玄宗皇帝當賜死當時打了敗仗的安祿山,也沒有用。玄宗對人才,將才那是喜愛不得。安祿山逃過一死劫,對皇帝陛下或許有些感激涕零之情。就算多次表忠心,曾經對皇帝陛下說過‘臣肚中都是對陛下的赤膽忠心’的話。也說過‘臣乃胡人,不知有太子,隻知有陛下’讓玄宗非常放心他的忠誠度。可也不表示有生之年不會生反叛之心和行,人和曆史就是這樣不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