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你在追尋人生的答案,或是你在嚐試解決人生的一個難題,或者你就是處理一個停滯的階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許就在本書的字裏行間,你會有心領神會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動浮現。
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在世界,進而發現我們大多數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所以,難怪我們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人生!
“為什麼我不快樂?”
“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
書中帶著你一步步從理性科學的角度看到大多數人困惑的成因,且從身心靈三個方麵去探討、研究主宰著我們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地在操控我們的身心。當然,書中也提供了如何解除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幫助我們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精華解讀
一場奇怪的對話
我是誰
“你是誰?”
“我叫李若菱……”
“李若菱隻是你的名字,一個代號”,“我問的是‘你是誰?
“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
“我是個苦命的人,從小父母離異,隻見過父親幾麵,十歲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撫養,繼父對我一向不好,冷酷疏離。為了脫離家庭,我早早結婚,卻久婚不孕,飽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諷,連老公也不表示同情。工作上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沒幾個……”
若菱陷入了悲傷自憐的情緒裏,迷蒙中,一生的種種不幸、不公,好像走馬燈一樣在眼前閃過。
“這是你的一個身份認同,一個看待自己的角度。”
“你認同你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卻也不是真正的你。”
“我──是一個身心靈的集合體!”
老人的讀心術
我不是誰
老人伸出了食指:“你看到我的手指了嗎?”
“廢話!”若菱心裏想,不過還是順從地點點頭。
“如果月亮是代表我們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無法用言語具體描述清楚的東西,那麼我們所有用語言去描述它的嚐試,就是這個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就好比說,從來沒有吃過冰淇淋的人,你對他再怎麼樣描述冰淇淋都沒有用的,是不是?”老人耐心地解釋,“如果他真正地嚐了一口,那麼所有的語言都是多餘的了……”
“我告訴你這些是要幫助你認清楚一些事實,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做愛像去迪斯尼樂園?
我們到底要什麼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
若菱那晚通過與老人的對話後,每天就思考這答案。
若菱有個同事叫李逵,李逵前兩年肝病入院,休養了一年才回到工作崗位上。從此戒煙戒酒戒色,可見惜命如金。
這提醒了若菱:“啊,我們還要健康。”
當然,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在追求愛和快樂。
財富、權力、健康、愛和快樂!這不就是人人都在追求的?
那麼性是否可以歸入“快樂”這個範疇?
是在追求什麼樣的快樂呢?
就那麼幾秒鍾的高潮?
這真像去迪斯尼樂園排隊玩一樣,費了半天功夫,隻為了爽那麼幾下,真是不劃算。
這些追求性刺激的人,應該還有更深一層的動機吧?
無論如何,追根究底快樂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但是為什麼真正快樂的人那麼少呢?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若菱有些遲疑地說:“關於上次你要我想的問題……”
“哦,你想出來了嗎?”
“嗯,我想,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權力、健康、愛和快樂!”
“有了財富以後,你會怎麼樣?”
“會比較開心,不再為未來擔憂啦!”
“如果你很有權力的話,你會覺得怎麼樣?”
“那……我應該會很滿足,很過癮!”
“有了健康呢?你又會怎麼樣?”
“有了健康就很快樂,很好啊!”
我們人類所要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愛、喜悅、和平。
人類追求的東西,像權力、財富、健康,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心的和平
但是快樂和喜悅又有什麼差別呢?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
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而愛,也不是你們一般的男歡女愛,而是真正的愛,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為什麼幾乎是人人落空?
每個強顏歡笑的後麵,隱藏了多少的辛酸?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場戲
角色麵具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
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國民、好子女、好媳婦、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
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
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麵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
“既然得演戲,就好好演,好歹去角逐一下金馬獎!”
層層包裹的同心圓
未知的自己
在踏入婆婆家門時,若菱決定要扮演一個好演員,她微笑地迎接小姑,探入廚房去看婆婆,並且真誠地要求幫忙,和以往客套的虛與委蛇是完全的不同。
飯桌上,她突然覺得婆婆的菜還真的是好吃,由衷地讚美了幾句。
若菱看到微笑的婆婆眼中散發出光芒;以往在若菱眼中刻薄的嘴角、嚴厲的眼神,昨晚竟然消融無蹤,好像奇跡一般。
最後離開時,婆婆甚至交代一句:“工作別太辛苦了!”
若菱也感覺到了她的由衷關懷,竟然第一次感到有些不舍離去!
我們在世界上扮演的種種角色會遮蓋了我們的真我。還有,我們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會影響別人和我們之間的互動!
如果你從來沒吃過冰淇淋,你會對冰淇淋有渴望嗎?
你會想著冰淇淋而流口水嗎?
不了解冰淇淋的滋味,怎麼可能會有想吃冰淇淋的欲望呢?
所以,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所以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
這個世界是什麼組成的?
能量爭奪戰
很多現代偉大的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即使看起來像固態的物質,包括你的身體在內,它們的內部幾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間——原子和原子之間的距離,遠超過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內部空間裏,粒子其實占據了很小的空間,其餘全是真空。而且事實上,這些粒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現的,像音符的波動一樣,是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能量。
不僅是所有眼見的物質,連看不到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種有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
好的能量和負麵能量一樣,都有很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你所招引的人事物
吸引力法則
美國一所中學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找來兩個教學成果差不多的老師,一個讓他去教“放牛班”的學生,但卻告訴他這是“資優班”,請老師好好認真地帶領他們。另一個老師去教資優班,卻告訴他這一班是放牛班,隨便教教就可以了,不必太費心。
結果一個學期下來,原來放牛班的學生成績竟然比資優班的學生成績要來得好,證了“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實驗室結論。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麵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