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於2011年出品的清裝宮鬥劇,由鄭曉龍執導,吳雪嵐(流瀲紫)、王小平編劇,孫儷、陳建斌、蔡少芬、劉雪華、李天柱、蔣欣、李東學、陶昕然等主演。
該劇改編自吳雪嵐(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甄嬛傳》,該劇講述了清朝雍正年間,女主角甄嬛選秀入宮,在皇後、華妃等幾方勢力夾擊與宮闈鬥爭中,從不諳世事的閨閣少女成長為善於權謀的聖母皇太後的故事。
該劇於2011年11月17日起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方台播出,並於2012年3月26日在安徽衛視、東方衛視上星首播。 該劇在中國台灣地區也受到歡迎,並在日本、美國等國家相繼播出,也是首個在Netflix平台付費播出的中國電視劇。該劇獲得第十八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中國廣電總局2012年度中國優秀電視劇選集等多個獎項。
雍正元年,結束了激烈的奪位之爭,四阿哥胤禛(陳建斌 飾)繼位,年號雍正,彼時國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動。
後宮之中,華妃(蔣欣飾)與皇後(蔡少芬飾)分庭抗禮,各方勢力裹挾其中,凶險異常。十七歲的甄嬛(孫儷飾)與好姐妹沈眉莊(斕曦飾)、安陵容(陶昕然飾)參加選秀,她本抱著充數的念頭前來,卻偏偏受到了皇帝的青睞,最後三人一同入選。但因華妃囂張,步步緊逼,眉莊被冤,陵容變心,天真的甄嬛逐漸變成了後宮之中精於算計的女子。皇帝發現年羹堯(孫寧飾)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終於鬥倒了華妃。但由於甄嬛與先故純元皇後的神似,皇後設計以純元皇後的故衣陷害甄嬛,父親(沈保平飾)也被奸人陷害牽連到文字獄中而遭牢獄之災,生下女兒後,心灰意冷的甄嬛選擇出宮修行。
在宮外甄嬛得十七爺允禮(李東學飾)悉心照顧,二人相親相愛,隻等有機會遠走高飛。後因誤傳十七爺死訊,甄嬛為保全腹中骨肉也為營救重病的父親,設計與皇帝相遇,狠心斷絕對十七爺的愛戀,重回宮中,再度與皇後相鬥。後甄嬛誕下雙生子,其父冤案亦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過皇後的陷害,最終扳倒皇後。可造化弄人,皇帝察覺了甄嬛與果親王的私情,鴆殺了允禮,甄嬛最終與葉瀾依(熱依紮飾)合謀弑君。皇帝駕崩後,甄嬛養子弘曆登基,甄嬛被尊為聖母皇太後,即便享盡榮華,但回首過往,不過是一代封建王朝的悲情故夢罷了。
《甄嬛傳》劇本改編自作家流瀲紫的同名小說《後宮·甄嬛傳》。小說於2006年開始在網上連載,最先在晉江文學城發表、後轉至新浪微博,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分7冊由三家出版社陸續出版。導演鄭曉龍的妻子、編劇王小平看到小說後向其推薦了該作品,鄭曉龍又將該作品推薦給了後任電視劇總製片人的曹平,並於2007年購入小說的六年改編權,2008年開始對小說進行改編 。
故事本身是架空的大周朝,改編後選擇了“落地”的做法。編劇流瀲紫因為看了《金枝欲孽》,覺得它情節雖然出彩,禮儀上還不夠嚴謹。她在家開始寫一部屬於自己的宮廷故事,希望能兼顧到情節、曆史和禮節等各個方麵。這部小說斷斷續續寫了三年才寫完,劇本做了一年半,改了十幾個版本。為了將原先小說架空的大周朝“落地”,流瀲紫選了對人性束縛最嚴的清朝,改編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要學會狠心下手刪去原著裏的許多人物和情節 。
朝代移植的要求來源於國家廣電總局針對《甄嬛傳》所申報的“曆史”類影視劇不得出現架空年代的規定。選擇雍正時期作為劇情朝代,能夠在電視劇中保留小說原文中出現的貫穿整個曆史時期、最晚到清朝的詩詞歌賦;甄嬛傳中壓抑森嚴的後宮氛圍能與劇情發生年代的曆史氛圍與相吻合;雍正作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也可以更好地體現電視劇的批判性。此外也有雍正年代與現實較為接近,觀眾比較熟悉的考慮。
刪減支線情節和非主要人物使得故事情節符合了電視劇體裁容量的要求,對主線劇情無較大影響,但對配角人物的塑造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如因刪減安陵容與甄嬛兄長的情感線而導致安陵容從善良到怨毒的內心變化略顯突兀。
折疊選角
劇照
在選演員的時候,鄭曉龍是以角色去考慮演員的,就是看她是不是這個角色的感覺,而不是外表漂亮不漂亮。孫儷齊眉劉海、簡單發髻,身著淡粉係的旗服,導演認為非常符合原著中甄嬛。選陳建斌演皇上,是因為導演覺得他像雍正。雍正登基的時候四十五歲,就不可能弄個二十多歲的人來演。雍正是帝王,他有帝王的那種感覺,他有智謀、有霸氣,同時還有些陰險,不可能找一個英俊小生來演。導演找每一個嬪妃,是希望每一個妃嬪的人物性格、外形與演員的內在有關係。每個人都有她的外貌和內在的結合,而不是純粹是每個人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