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常,知足常樂的常,我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四麵環山,我們村和鄰村幾乎挨著,如果硬要說有分界線的話,那就是兩個村子中間隔著一條小河。
小時候的俺村沒有學校,是去鄰村上學的,這個學校有一個校長和兩個老師,校長教大,小學前班,楊老師教一,三年級,常老師負責二四年級。而且,一三年級在一個教室裏;二四年級在一個教室裏。對,沒錯,兩個年級在一個教室裏。我記得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已經聽過3年級的課了,上二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聽過四年級的課了。你問我能聽懂嗎?我覺得能聽懂一二吧。所以我小時候的基礎自認為打的挺好的,小時候開竅早,不自謙的說學習還挺好。
但是鄰村小學啊,隻能上到四年級,五年級就開始走讀了,我家離那個學校有五裏地吧,我早上走五裏地去學校,中午放學再走五裏地回家。吃了午飯走五裏地去學校,下午放學再走五裏地回家。苦嗎?那個時候不覺得苦,路上和小夥伴們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真沒覺得苦啊累啊的。
上中學的時候,有的父母已經有競爭意識了,送孩子去縣裏市裏上學去了,俺們村大多數人還都是在鎮上上學,覺得沒事兒在哪兒都無所謂。我在鎮上學習也蠻好的,後來畢業的時候還考上了縣裏的蠻好的高中一中了。怎麼說呢?到現在為止,我拿的人生劇本好像是寒門貴子,辛苦努力,一路長虹的結局,but,但是當時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跑到三中去上學去了,現在想起來這應該就是我做錯人生這道選擇題的開始吧。當初進三中的時候聽說我是前五十名,把我招進來的老師應該是出色的完成了招生任務,反正後來我一回也沒見過她了。後來畢業的時候,江郎才盡的我考了倒數,那時候還有三本,我的成績呢高於三本線,我走了大專。為什麼?三本貴啊,三本一年的學費比上大專三年的了。為什麼不複讀?嗯…好問題,那時候的我對未來沒有規劃,覺得學曆或許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上大學的這個過程。就這種還未成熟的心理,導致我感性的做人生的選擇題,片麵的答人生的主觀題,好像卷麵分數能及格,但遠遠達不到優秀,也就與優秀的人越走越遠。
你問我現在生活怎麼樣?我啊,現在結婚了懷孕了生子了,奔三的我,帶著倆娃,每天忙的屁顛屁顛的,回顧一下我的前半生,感慨頗多,所以想趁著還能記起以前的事的時候啊,寫一寫,記一記,也想勸勸與我有一樣想法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們,摒棄錯誤的觀念,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努力麵對生活的一切不如意,常言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與人言者一二。化不開心為動力,對自己說,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