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英像潘家灣大多數的女孩子一樣,初中畢業,就輟學在家。
劉媽媽曾滿眼羨慕地給蘭英說:“每次去你小舅那裏,看人家百貨大樓裏賣衣服的女孩子,穿得整整齊齊幹幹淨淨的,不用辛苦幹農活。你將來好好念書,也像人家那樣,該有多好。”
那時候的鄉下,老一輩父母大多不識字。對待子女的教育,也從未當回事。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書念到最後,會是個什麼出息。
家裏今天農活忙,就不去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功課落下也就落下。大多稀裏糊塗讀完小學、中學,不當個睜眼瞎罷了。
“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
輟學後的年輕人,也沒有正經事做。隻能跟著做農活,農閑了女孩子便學起了織毛衣、納鞋底兒,做些針線活。村裏的媳婦、下學的女子天天吃完飯,沒有別的事,便圍在一起,看誰的手巧。大家都穿的是自己做的方口鞋。
這天,燒火的麥草沒了,蘭英正在稻場背柴禾。她把麥草捆成一大捆,秀英來菜地摘菜,老遠看見蘭英就喊了起來。
“蘭英,你三嫂來了,大家都在那說呢,剛到家!。”
“當真?之前沒聽我哥說過啊,咋那麼突然。”蘭英半信半疑。
“等下你就見了,你三哥帶回來,大家看見了都在那說呢,秀氣的很哩。”秀英一臉認真地說。
蘭英聽說便麻利的捆好,腳步飛快地回去了。
一進門,家裏還真是來了客。蘭英一眼就看見院子裏一個清秀的大眼睛的女孩子,紮著兩個短短的小辮子,穿著白底兒小碎花褂子,藍黑色褲子,方口帶絆的布鞋,笑盈盈正站在建國身旁。
“姐,你來了!怎麼不屋子裏坐?”蘭英趕緊迎上去打了個招呼。
“這就是蘭英小妹了,我坐了一路了,站著活動活動。背那麼多柴禾,趕緊卸下來。”傑琳也微笑著,就勢準備幫著卸下麥草。
“不妨事,我背的不多,自己來。你大老遠來了,歇著吧。”蘭英說罷就去了廚屋,把麥草放在鍋台後麵,幫著劉媽媽張羅做飯去了。
這劉媽媽也不惱建國了。自從下決心要給建國說媒,說這家不中意,那家不合適,愁得劉媽媽一言不合曾要拿笤帚去打建國。如今自己卻談好了,終於了卻一樁心事,怪不得建國最近老是不回家。
劉媽媽一邊切菜,一邊偷偷給蘭英說:
“看這個女孩子,我是越看越喜歡,你三哥也真是,談好了就談好了,不早給我說,白讓我懸心。”
“三哥肯定是怕不成,老早說了,不更讓你操心。”蘭英說。
“那也要提前給我說,我好準備菜,這弄得……”劉媽媽怕招待不周。
大嫂和二嫂去園子裏摘菜去了,不一會兒也挎著籃子,帶著小孩來了。老潘去村上割肉還未回。
有人燒火,有人殺雞,有人掌勺,有人打下手,廚房裏煙火繚繞起來。
傑琳走進來,說著“嬸,簡單做點隨便吃點就行了,別那麼費事。”一麵又跟兩個嫂子說:“我幫著做啥,我倒是沒事。”
劉媽媽笑嘻嘻地回應“不多不多,咱一大家子人呢,今天好好熱鬧熱鬧,你去外麵坐著,這屋子煙。”
嫂子們也趕緊說“去吧,這裏有我們就夠了,以後來了有你做的。”
建國挑了兩桶水,也走進來。把水倒進水缸,桶和扁擔歸置好後。拉著傑琳說“走,這屋窄的很,你去跟家和,家喜玩”。家和、家喜倒是有些認生,怯怯的。
聯華,榮華兩個收拾座椅板凳,很久沒待客了,櫃子裏的碗碟都要拿出來,到井邊打水好好洗幹淨。
劉媽媽絞盡腦汁做了八個盤子。有肉有雞,有蛋有菜。喝酒的有白酒,不喝酒的有橘子汁。
家和,家喜高興極了,說道:“這真像過年呢!傑琳嬸嬸,你要天天來就好了,我們天天就會有好吃的了。”兩個小娃娃早就不怯生了。
說得大家都笑了。
老潘說:“你倆隻知道吃,這可比過年高興呢!”
飯菜準備好,盤子、碟擺了一大桌,雖說沒什麼山珍海味,卻也是家裏少有的豐盛。也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最樸實的尊重。吃飯期間,劉媽媽和兩個嫂子,不停地給傑琳夾菜,一家人熱情似火,滿眼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