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兩個小小的人兒邊念,一邊在沙子上寫,還時不時的抬頭追問,
“蕭哥哥,你看我寫的對嗎?”
行雲在邊上看著,時不時的也出聲教兩句。
林小晚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手托腮,看著兩個小弟,嘴角不由得微微翹起。
心裏想著,對呀,可以送兩個小弟去學堂了,現在有條件了讓他們都去讀書,多好啊。
於是走到林大山邊上,蹲下來詢問著,
“爹,咱們這邊哪裏有學堂啊?”
林大山沒有停下手裏的活,一邊敲敲打打,一邊給林小晚解釋道:
“咱們村沒有,要到隔壁村有個老秀才,開設了一個學堂,附近有想要啟蒙的孩子大多是送到他那裏。”
“有條件的呢,可以送到鎮上,鎮上有專門開設的私塾。
夫子都是秀才和舉人老爺,對學生呢也是按各人的學識來分班的,比較好一些,但是也比隔壁村的要貴許多。”
林大山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一遍,又隨口問道:
“你問這個做什麼?”
“爹,咱們送小弟們去學堂吧!”
去學堂?
林大山突然一頓,停下了手裏的活計。
其他人在一旁聽到,也紛紛看了過來。
林小晚不由得好笑,連忙解釋,
“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都要送自家的孩子去學堂,咱們現在有條件了,當然要讓小弟去念書。”
眾人若有所思。
“你們看,小叔一直在念書,思遠表哥也在念書,咱們家小弟現在也到了該啟蒙的年紀。”
“咱們現在也能負擔得起他們得束脩,就讓他們去試試,說不定以後給咱們掙個狀元回來呢!”
林大山在聽到林澤清的名字時,眼裏閃過一抹黯然。
小時候,大哥也去過學堂,後麵實在學不下去才回家幫著幹活的。
小弟書念得好,家裏一直省吃儉用的供著他。
唯獨自己,孫老太一直說他不是讀書的料,不給他去學堂,這事他心裏一直有個坎。
現在聽閨女這麼說,他也覺得有道理。現在家裏有條件了。
自然要讓自己的兒子去念書,自己吃苦點也要把他們倆給供出來。
劉氏放下手裏的繡活,走上前來,看著林大山說道:
“我覺得小晚說得對,咱們就要送小宴和小亦去學堂。”
蕭淮和行雲在後麵也是點頭同意。
“小宴和小亦很有天賦,我就教了一遍,他們就會得差不多了,不去學堂可惜了。”
聽到蕭淮也這麼說,林大山鄭重的點了點頭。
“去,咱們送他們去學堂!”
林書宴和林書亦在一旁聽到家人都商量著送他們倆去學堂,兩人開心的跑了過來,一把抱住林大山撒嬌。
“那是送去隔壁村的學堂還是鎮上?”
這還需要好好商量,隔壁村條件確實沒那麼好,但是啟蒙的話也是足夠了的。
鎮上的夫子,還有學堂環境相比都要好很多。
但是他們現在在村裏,在鎮上也沒有地方住,每天接送去鎮上的話也有點困難。
“先去隔壁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