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肥囗的傳說(1 / 1)

“山海經卷二 西山經中 有記載這種動物,又西六十裏,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裏,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囗,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辰天緩緩的說出,

“喔,”小水是懂非懂的應了一句,還不是非常清楚。

辰天看出了小水的心思,一聲吱笑。“平時的時候不多讀點書,我不給你說明白點,你就不知道。”

“是,是,天哥,天老大你說的對。”小水頓時換了一張臉,一臉媚笑的對著辰天。

“簡單點說,山海經中記載著一種動物,叫做肥囗,像蛇一樣,有六隻腳,兩對翅膀,隻要出現在世上,就會發生大旱,肥囗出現的地方連鳥獸都不敢居住,而且這種動物,在我家族中的《奇獸錄》裏也有記載,而且更加全麵,全身都是無規則的紅紋,紅的像岩漿一般,翅膀如蟬翼般,泛紅光,路過之處,會留下一條條銀絲一般的痕跡,也就是我們上午看到的那種。”辰天忽然一語不發的看著小水,

小水一臉震驚的看著辰天,“天哥。。。你說的不會是真的吧?真的。。。真的會天下大旱?山海經中的異獸真的有存在的?”說話的聲音都已哆嗦不清。

辰天想了想,皺著眉頭說出了一件家族中記載著的事情,讓小水不得不相信辰天說的話,和肥囗的存在。

“在光緒元年期間1875年,一次特大的旱情席卷了整個清朝,在後世被人稱為“丁戊奇荒”,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五六個省持續三年大麵積幹旱,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寸草不生,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曆幹支紀年屬丁醜、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饑”。這場災荒的主要原因是持續四年的旱災,但也有人禍,也就是當時清政府公開允許種植鴉片,導致農村大量土地種植利潤更高的鴉片,而糧食播種麵積減小。地方各省官員禁止本省糧食出省,對鄰省搞封鎖,也加劇了災情。饑民為了活命,樹皮草根都已吃光。絕望的民眾甚至取小石子磨粉,和成麵狀吃下,或掘觀音白泥充饑,結果,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裂。當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的時候到1878年,大旱持續已三年,因旱災帶來的各種人間慘劇,更為嚴重了。河南境內,僥幸活下來的饑民大多奄奄一息,連割人肉的力氣都沒有了,一些氣息猶存的災民,倒地之後被餓犬、野狼殘食。在直隸河間府,一些壯年饑民竟在領受賑濟的時候倒死在地上。春夏之交,北方大部又因災害引發了瘟疫,河南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災後繼以疫癘,道殣相望”,山西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而在當時,相繼有人在這幾個省區中發現了類似肥囗的存在,之後有更多的人也發現了肥囗 ,而且數量還不少,而當時的清政府強壓此事,怕沒人再來種鴉片,所以鎮壓此事的同時全國尋找道士奇才,最後有一神秘人出現,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把肥囗帶走一隻,不趕盡殺絕,最後清政府無知輕易的答應了,當晚神秘人在東北名山泰山腳下開壇做法,午夜淩晨時分命令所有人離泰山十裏地之遠,所有人照做,在十裏地之外全部的人都看向泰山的方向隻聽雷聲轟轟,銀光閃現,半刻鍾後,聲音消逝,銀光不再,所有人才回到山下,隻看到神秘人站在一個太極陣中,邊上死了大大小小數十隻類似肥囗的東西,過了一會,神秘人便走了,而第二天就天降甘霖,雖然這事很少人知道,但是還是被流傳出來,所以被稱之為奇荒。”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