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忽悠康熙(3 / 3)

“由於軍校的是培養未來大清軍官的搖籃,而未來大清的軍隊將由這些軍官來控製,所以控製好軍校,讓這些未來的軍官明白他們需要忠於的是大清,他們效忠的是大清皇帝將成為軍校教育的重要環節。中國人講究尊師重教,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皇帝是他們未來統領軍隊的時候首先需要忠於的對象,皇帝成為軍校的校長,不但將給這些未來軍隊的領導人君臣的概念,還將給他們如同父子的一般的關係,這將保證這些天子門生對大清、對大清皇帝更高的忠誠度。所以臣以為,皇上有必要擔任大清皇家軍校的校長或者是名譽校長。為了保證這些未來的軍官對大清和大清皇帝的忠誠,臣建議除了所有大清皇家軍校的教官在擔任教職期間不再保留官職及品級,隻享受相應的待遇。如需要這些教官出任地方或軍隊職務的時候,可報請相關部門恢複官職和品級。”讀到這裏,康熙合上了手中的奏折,輕輕的放在了案子上。

“不知列位臣工對秦有福的這份奏折有何感想?”掃視著階下站著的大臣們,康熙不緊不慢的問道。

刑部尚書這會沒話說了,秦有福的折子說得很明白,之所以請皇上擔任大清皇家軍校的校長,為的是保證將來這些畢業的軍官更聽皇上的話、更忠於皇上,這跟正德皇帝那種玩法是不一樣的,這可是忠君的表現。自己要是再反對,豈不是反對忠於皇帝?盡管刑部尚書心裏始終認為秦有福這不過是嘩眾取寵的手段,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即便是再有道理、他自己心裏再清楚,讓他再站出來反對是不可能的了。

看到刑部尚書退進了班隊,康親王站了出來:“臣以為秦有福的建議有道理,我大清是馬上得的天下,要想長治久安,軍隊就一定要忠於皇上、忠於我大清。現如今若是辦了這軍校,將來的武將軍官將盡出於此,皇上若是為此軍校之校長,則盡顯君臣父子之關係。假以時日,若有異心者,必受天下人唾棄,是以臣以為皇上當如秦有福所言,擔任大清皇家軍校之校長。”

康親王平時在朝堂上是不太說話的,有什麼話他會在上書房或南書房跟康熙單獨談,老爺子之所以能鼎盛不衰,與他的性格很有關係,正是因為他平時小心翼翼的揣摩上意,這才保住了他的位置。現如今在照顧時候站出來說了這番話,基本上照顧事情就已經算是定了。

“既如此,擬詔……。”康熙一看康親王站了出來,知道不會再有誰說什麼了。既然意見統一了,自然就該敲定這個事了。

……

秦有福已經是得了聖旨當大清軍校校長的,康熙怎麼說都是皇帝,金口一開,想改都難了。好在秦有福另辟蹊徑,給康熙安排了一個大清皇家軍校名譽校長的職位,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這以後,大清皇帝同時兼任大清皇家軍校校長的事便成了慣例。

按照康熙的詔書,由康熙擔任大清皇家軍校名譽校長一職。校長由秦有福擔任。大清皇家軍校的教官將從滿、蒙、漢各軍中和兵部、戶部等單位抽調最優秀的官員擔任,這些官員擔任軍校教官期間,現行職務停止,品級掛起來,著教官服。所有待遇比照原來提升一級,外出訓練或執行任務的時候比照目前的待遇履行職務職能,可見官不拜,不接不送。當時大清能享受見官不拜、不接不送待遇的除了特許的幾個人以外,隻有幾個鐵帽子王才有這個待遇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軍校的這些教官原來都是各部門最優秀的,現在給調到了這個清水衙門,當然要給一點好的待遇。最關鍵的是他們的老大是當今的皇帝,要是上著課的時候皇帝跑來了,難道還讓人停下來給皇帝行完禮以後才上課麼?這一條秦有福雖然沒有寫在折子上,不過後來跟康熙商量的時候康熙也覺得有道理,便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