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永生(1 / 3)

如果人們有足夠的幸運和技術能力,可以永生,並且可以與朋友、家人、同事、同學、教師、陌生人以及所有自己喜愛的生物們,一起駕駛能夠在浩瀚宇宙自由飛行的生物居住的車,車中容納10億以上個動植物,在車中快樂地生活、學習、工作,可以在生物居住的很多星球自由停靠,宇宙中有很多這樣的生物車和生物星,那該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人類自古以來便向往著永生,可以說這是大多數人的終極追求。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致力於研究長生不老的奧秘,或者說延長壽命的方法,這對人類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2009年,一位名為阿納托納•布朗科夫的俄羅斯聯邦國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的凍土中意外發現了一頭已經死去350萬年的猛獁象。令人驚訝的是,這頭猛獁象的內髒居然保存完好。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非常興奮,於是他將猛獁象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經過解剖後的驚人發現是,這頭猛獁象的頭顱中竟然還存活著芽孢杆菌F,已經度過了350萬年的漫長歲月。考慮到西伯利亞惡劣的自然環境,這真是一個生命奇跡。既然這種細菌存活了如此之久,被賦予了“不朽菌”的稱號,科學家們便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這種細菌能夠存活350萬年,人類也一直在追求長生不老,細菌一旦被注射到人體內,是否能解決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問題呢?首要的是,在進行實驗時,人類必須從動物身上開始。若直接用人類來進行實驗,那將具備極高的危險性。布朗科夫在培養了這些永生菌之後,將其注入小白鼠體內。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小白鼠竟然煥發出容光煥發的狀態,並變得強壯有力。這個發現讓布朗科夫激動不已,他簡直看到了人類長生不老的希望所在。2013年,他開始進行了一項人類實驗,旨在將這些永生菌注入人體,以觀察其是否能夠使人變得年輕強壯。然而,這個實驗過於瘋狂,沒有人支持他。麵對無法逾越的困境,他隻能以自己為試驗對象。經過兩年的時間,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竟然煥發出老鼠般的容光煥發,整個人顯得異常有活力。聽說永生菌有可能使人長生不老,立即吸引了大批誌願者。為了追求永葆青春的夢想,即使麵臨風險,也有人願意勇敢嚐試。在最終的篩選過程中,布朗科夫挑選出了一位名叫馬努什的女性誌願者,她年齡為45歲,來自德意誌聯邦共和國,並且是一位美貌的模特。她為自己日益老去的容顏感到困擾,因此決定勇敢地參與實驗,希望能夠重拾年輕的麵貌。科學家們為這位永生菌的第一位女性實驗對象感到既好奇又緊張,當永生菌被注入她的體內時,他們屏住了呼吸,渴望著見證那些神奇的變化。女性模特注射了永生菌後,她的感受和布朗科夫相似,她體驗到了身體的極大改善,皮膚也逐漸變得更加健康,甚至連皺紋都減少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永生菌”是否能實現人類的永生。如果這些細菌在未來自然消亡,那麼它們將毫無用處。然而,考慮到它們仍然存活著,人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來了解其具體效果如何。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布朗科夫和女模特所感受到的變化僅僅是心理上的錯覺。布朗科夫和女性誌願者目前都仍然保持健康,實驗的真實結果尚需時間驗證。盡管這次實驗沒有取得成功,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將有可能實現永生。有些人甚至猜測,盡管人們的肉體會死亡,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科學家或許能夠將人類的記憶儲存到機器人中,從而實現以一種換軀體的方式、實現一種類似永生的狀態。單個生物的永生並不意味著不會死亡,如果某天遭遇安全事故、自殺或者他殺,也會喪生。因此,生物們依然需要繁衍後代,以防不測。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時間2016年4月25日早間消息,一個名為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的未來學家、電腦科學家、發明家,日前接受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名為《花花公子》的成人雜誌采訪時表示,人類將在2045年實現永生。

1、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聰明

庫茲韋爾說,人們的大腦容量有限,至少比計算電子慢100萬倍。大腦控製思維的部分被稱為大腦皮層。到2030年左右,人們將可利用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以無害的方式進入大腦,並將人們的大腦皮層與雲端聯係起來。屆時,人們將創造出比今天所熟悉的、更深刻的溝通方式,更深刻的音樂和更有趣的笑話。人們將變得更有趣、更性感,更善於表達愛意。庫茲韋爾將這種變化與人類進化過程相提並論,就像人們的祖先200萬年前開發使用額葉皮質一樣。他認為由此帶來的好處將非常大。

2、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健康

庫茲韋爾稱,其與同事們正在開始重新改造過時的“生命軟件”,即人體內被稱為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通過重新編程,他們將幫助人類遠離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他們將開始使用納米機器人接管免疫係統。到2030年,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可以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血栓以及腫瘤,糾正DNA錯誤,甚至逆轉衰老過程。庫茲韋爾堅信“奇點”(The Singularity)絕對存在,屆時在技術的幫助下,人類將實現永生。庫茲韋爾認為,人類將在2045年實現永生。因為據他推測,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創造力將達到巔峰,超過今天所有人類智能總和的10億倍。但是在2045年到來之前,庫茲韋爾認為人們就可以開始“不死之旅”。庫茲韋爾說:“我認為在2029年左右,我們將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屆時醫療技術將使人均壽命每過一年就能延長一歲。那時壽命將不再根據你的出生日期計算,我們延長的壽命甚至將會超過已經度過的時間。”

3、技術幫助改變性愛未來

庫茲韋爾稱,將來人們不僅可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遠程性愛,你甚至可以改變自己和伴侶的身份。在虛擬現實空間中,你不必繼續使用與現實世界同樣的軀體。比如,夫妻可以互換身體,從對方的角度體驗性愛。你還可以向伴侶展示更理想化的自己,他/她也可能改編成你希望的樣子。如果你厭倦了伴侶,可以將其變成其他人,當然也可以改變自己。

4、庫茲韋爾的2大理論依據

庫茲韋爾指出,有兩大進步可支持他的未來論點。第一是技術進步速度,他目前使用的安卓手機體型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比他20世紀60年代在美利堅合眾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使用的1100萬美元電腦便宜得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技術進步將令手機越來越小、越來越強大、越來越便宜。第二,美利堅合眾國康涅狄格州喬斯林糖尿病中心、正使用生物技術關閉動物體內的脂肪胰島素受體基因,這讓動物吃更多食物而不會患上糖尿病或體重增加。生物技術應用在人體上後,人們可以拋棄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陳舊基因,大幅延長壽命。現在還無法證明庫茲韋爾的預測是否能夠實現,但他絕不想在“奇點”到來之前死亡。為此庫茲韋爾遵從嚴格的飲食習慣,希望能夠活到2045年,以便從此長生不老。

據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獲取的信息,自2018年開展實驗以來,至2022年12月7日左右,Neuralink公司共殺害約1500隻動物,包括280多隻羊、豬和猴子。知情人士稱,這個隻是粗略估計,因為該公司沒有對測試和殺死的動物數量保持精確的記錄。Neuralink也用大鼠和小鼠進行了研究。由於美利堅合眾國的監管條例沒有對公司研究所使用的動物數量做出具體規定,並且在何時以及如何在實驗中使用動物方麵給了科學家很大的回旋餘地。監管備案文件顯示,Neuralink已經通過了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對其設施的所有檢查。動物死亡的總數並不一定說明Neuralink違反了法規或研究實踐標準。許多公司經常用動物進行實驗,以推動人類保健的發展,他們麵臨著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經濟壓力。通常,在實驗完成後,這些動物會被殺害,這樣就可以在它們死後進行研究檢查。然而,Neuralink的在職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公司創辦人埃隆·馬斯克要求加快研究速度,動物死亡的數量高於實際所需。通過幾年來的公司會議和文件,以及對員工的采訪,路透社確認“近年來,有四項實驗(涉及 86 頭豬和兩隻猴)因人為錯誤而受到影響。”三名在職和前任員工說道,這些認知錯誤降低了實驗的研究價值,所以需要重複試驗,這導致更多動物被殺害。知情人士認為錯誤在於,高壓環境下工作的測試人員未能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為了對Neuralink的效果進行驗證,研究人員在豬的體內植入了上述設備。2022年早些時候,一名員工在給其同事寫的信中,忿忿不平地說道公司需要徹底改革動物手術的開展方式,這樣才能防止遭到抨擊。這名員工還寫道,匆忙的日程安排導致準備不足、壓力過大的員工爭相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很多調整是在手術前的最後一刻才做出的,這威脅到了動物們的安全。無論是在職還是前任員工都表示,埃隆·馬斯克一直在努力加快Neuralink的發展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動物實驗。2022年早些時候,馬斯克向員工發送了一篇關於瑞士聯邦國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電子植入裝置,幫助一名癱瘓男子重新行走的新聞文章。他寫信給員工說道:“我們可以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重新使用他們的手和腳!總的來看,我們的行動速度還不夠快。這快把我逼瘋了!”知情人士還表示,多年來,馬斯克總會讓員工想象自己頭上綁了一顆炸彈,這樣才能讓他們行動更快。幾年前,馬斯克告訴員工,如果他們不能謀得更大進展,這將引發Neuralink的市場失靈。參與Neuralink動物實驗的五名員工告訴路透社,他們已經在公司內部表達了這種擔憂。他們表示自己更主張采用一種更傳統的測試方法,即研究人員在動物研究中每次先測試一種元素,在得出相關結論後,再進行其他的動物試驗。知情人士稱,Neuralink在修複早期測試中的問題或得出完整結論之前,會快速連續地進行測試。結果是往往導致更多的動物需要受試和被殺害,部分原因在於這種方法導致重複測試。一名前員工在幾年前曾要求管理層對實驗方麵更慎重一些,但有高管告訴他,考慮到馬斯克對速度的要求,這是不可能的。兩人向路透社表示,他們離開該公司的原因便是出於對動物研究的擔心。三名在職和前員工表示,Neuralink的測試問題在公司內部引發了對結果數據質量的質疑。這些問題可能會推遲該公司開始人體試驗的計劃,而馬斯克曾表示,該公司希望在2022年12月之後未來的6個月內開始人體試驗。Neuralink 員工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與其他研究機構相比,公司在某些方麵對實驗動物的做法相當好。例如,公司領導人在內部宣稱,要在美利堅合眾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工廠建立一個“猴子迪士尼樂園”。馬斯克也曾告訴員工,他想讓公司在美利堅合眾國聖弗朗西斯科灣區接受實驗的猴子住在“猴子泰姬陵”裏。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這些動物用於研究項目時,Neuralink的做法顯然就沒有宣稱的那麼溫和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以及路透社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Neuralink在2021年就發生過一起因失誤導致不必要動物死亡的事故,當時一項研究中受試的60頭豬中有25頭豬的頭部被植入了尺寸錯誤的設備。如果準備充分,這樣的錯誤本可以避免。這次事故給Neuralink的研究人員敲響了警鍾。2021年5月,科學家Viktor Kharazia在給同事的信中表示,美利堅合眾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研究審查員可能會將此次事故視為一個“危險信號”,畢竟該公司計劃將該研究作為開始人體試驗申請的一部分提交。之後,Neuralink又在36隻羊身上重複了這項實驗。最後,包括豬和羊在內的所有實驗動物都在術後被殺掉了。這樣的事故並不是個例。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以及路透社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有員工在兩次不同的手術中,不小心搞混了Neuralink設備應該植入的不同豬的脊椎。其實,隻要在插入設備前仔細檢查豬脊椎,就可以輕易地避免錯誤。最終,公司獸醫Sam Baker建議同事立即將豬殺死,以結束它的痛苦,並表示,“考慮到它完全康複的幾率很小,以及目前糟糕的心理狀況,我們認為安樂死是唯一可取的做法。”最初對Neuralink的指控涉及其與美利堅合眾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的實驗。2022年2月,動物權利組織美國負責任醫學醫師委員會向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遞交了一份申訴,指控Neuralink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項目中手術失敗導致猴子死亡,並公開公布了其調查結果。該組織聲稱,外科醫生兩次使用了錯誤的手術膠水,導致兩隻猴子飽受痛苦並最終死亡,而其他猴子則因植入物出現了不同的並發症。Neuralink承認,由於實驗導致的健康問題,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人員的建議下殺掉了6隻猴子。不過,Neuralink將手術膠水導致的問題稱為使用“美利堅合眾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產品”造成的“並發症”。同時,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發言人在回應路透社時,分享了之前的一份公開聲明,為自己與Neuralink的研究進行辯護,並表示他們並未違反任何的法律法規。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加利福尼亞州北區的一名聯邦檢察官將動物權利組織的投訴提交給了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監察長,檢察長已啟動正式調查。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調查人員隨後詢問了有關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猴子研究的指控。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還表示,此次調查涉及在Neuralink內部設施中對動物進行測試和治療,但沒有詳細說明。2020年,Neuralink引入該項目,並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建造了大量的相關設施。其實,馬斯克正在逐漸喪失對Neuralink的耐心。根據該公司文件以及對8名在職和前員工的采訪,自2016年成立以來,Neuralink屢屢錯過了馬斯克爭取到的監管機構批準開展人體臨床試驗的最後期限。另外,馬斯克顯然感受到了來自Neuralink競爭對手的壓力,比如Synchron。同樣成立於2016年,這家公司正在開發一種不同的植入物,在追逐醫學進展上不如Neuralink那樣野心勃勃,但在2021年獲得美利堅合眾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開展人體試驗。Synchron開發的設備允許癱瘓患者通過意念收發短信和打字。這家公司同樣進行了動物實驗,但在研究中僅僅犧牲了80隻左右的羊。對於馬斯克趕進度的要求,員工有時會拒絕。在幾個月前的一次公司討論中,一名經理說馬斯克鼓勵他們在豬身上快速完成一項複雜的手術,這隨後遭到了公司部分員工的抗議。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手術的複雜性會延長豬的麻醉時間,並危及它們的健康和康複。因此,員工認為,應該首先找出如何縮短手術時間的方法。談到長時間的麻醉,其中的一名員工說道,“這對那些小豬來說太難了。”2022年9月,Neuralink為回應員工對其動物實驗的擔憂,舉行了一場市政廳會議,並對實驗過程做出了解釋。不久後,該公司還向負責審查動物試驗的聯邦授權委員會開放了此次會議。Neuralink高管曾公開表示,公司隻有在沒有其他選擇時才進行動物實驗,例如之前的 Neuralink Show \u0026 Tell 活動上,馬斯克表示,“手術是在後期階段使用的,目的在於確認設備的運作,而不是測試前期假設。我們很謹慎,為了保證測試是確認性的,而不是探索性,在嚐試了其他方法之後,才會將動物實驗作為最後手段。”在馬斯克發表上述言論的一個月前,公司動物護理部門負責人Autumn Sorrells指示員工將“探索性”一詞從研究標題中刪除,並禁止以後使用。不過,路透社查閱的Neuralink記錄中包含了幾年來大量關於探索性手術的參考資料。三位知情人士也強烈駁斥了Neuralink避免在動物身上進行探索性試驗的說法。在Neuralink內部,有些員工對Autumn Sorrells更改探索性研究描述的要求表示擔憂,稱這將是不準確且具有誤導性的。更有人指出,此舉看起來是對Neuralink動物實驗的“洗白”。

最早人們對於人類起源的了解來源於各種傳說,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真理的探索,人類不再相信古人所說的神話故事,開始轉而尋找人類起源的真理。然而關於人類起源說眾說紛紜,多數的學者認為,人類的祖先是古猿。這些學者通過出土的古猿化石,猜測古猿可能是現代類人猿和人類共同的祖先,隻是因為演化不同,一些古猿依舊生存在樹林間,成為了現代的大猩猩等類人猿,而另外一些古猿來到地麵,通過長期使用地上的天然工具而學會了創造工具,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人類。假如古猿說是真的,那麼從猿到人,若是從拉瑪古猿算起,距今也已經有1000多萬年了;而如果是從南方古猿開始計算,則距離現在也有200至300萬年。兩三百萬年古猿能夠演化成如今完全不一樣的人類,那麼試想一下,時間再過100萬年,人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靈星誕生於45億年前,期間經曆了5次生物大滅絕,也曾經有過幾度冷暖交替。那麼100萬年以後的靈星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對此,很多人都有著不一樣的說法。有人認為,100萬年後的靈星會麵臨超級火山噴發期;另外有種說法是,100萬年以後會迎來冰河世紀,北極圈的邊界將會延伸至法蘭西共和國巴黎市,靈星上的一些河流、湖泊會因此枯竭,比如地中海;而亞馬孫熱帶雨林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雨林將會發生變化,成為草原地形;北美地區更會變成幹枯缺水的沙漠,不再適宜居住。事實上,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未來不久的靈星就會麵臨重重挑戰。有科學家表明,靈星最多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在200億左右,而現在靈星人口數量約為79.42億,科學家表示,如果不對人口進行約束和限製,未來的靈星將會無法承擔過於龐大的人口壓力,從而導致各種災難發生。人類的發展離不開靈星的資源,石油、金屬、煤炭等等大多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是靈星經過漫長的演變所埋藏在地底的珍貴資源。而這些資源是有限的,是無法可持續的,一旦這些資源用盡,人類的發展會受到限製,同樣也會有野心龐大的國家為了掠奪寶貴的資源而發動戰爭,進一步導致靈星環境發生破壞。同時,靈星上的溫室效應一直在不斷加重,冰川融化速度隻增不減,年年發生的森林火災、一些國家竭澤而漁砍伐森林去發展經濟,這也在損害靈星的植被麵積,破壞靈星的良好環境。盡管靈星未來的環境頗為不妙,不管人們怎麼保護,靈星上的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會被耗盡。但在早前科學家擬出的草圖構想中,那時候人類的科技已經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如今的人類已經建立了太空站,能夠在太空站裏麵生活,與靈星通信,能更加方便地探索和研究宇宙。等到100萬年以後,人類尋找到了新的可居住的星球,那時的人類將會從靈星時期進入太空時期,國家與國家的劃分不再是以陸地為單位,而是以星球,甚至是星係為單位。人們出行駕駛的是太空飛船,走親訪友、上學上班也是從一個星球橫跨另一個星球。當然,人們可能也會結識真正的外星生物,有類人型的,也有長得“奇形怪狀”的,或許與人們文明交易,友好發展,又或許對遠道而來的人類文明虎視眈眈,試圖侵占。100萬年以後的人類科技也非今天所能想象到的,其中對於出行、攻擊和防禦的技能點想必會不斷加強,麵對不友好的外星生物,人類已經有了相應的武器和防禦設備予以反擊。而那時,人工智能也將會得到巨大的發展。雖然說現在的人們對於智能技術褒貶不一,有人憂心人工智能會在未來統治人類;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代替人類的勞動,導致資本家不再雇用人類,從而使相當一部分的人類失去工作和生活的來源。然而人工智能的好處是極其明顯的,也是有著巨大意義的。在100萬年以後,自動駕駛、智能寵物、智能管家等將會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會有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社會的組成部分,擁有人類的基本權益,能夠與人類生活、戀愛。全星係也會頒布嚴格的人工智能法律,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對違反準則的人工智能予以摧毀、監禁或者義務勞動的懲罰。同樣的,人類的醫學技術也會得到大力發展,人類向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無前,在不斷地研究和實驗中,人類將會克服各種疾病,比如癌症、精神疾病、艾滋病等現今人們並不能治愈的病症,人類將與健康永遠隨行。而傳說中的醫療艙也會成為現實,不管受了多麼嚴重的傷,隻要躺進去就能得到快速且針對性地治療,並且毫無後遺症。這時候的人類也不再畏懼死亡,對於貢獻極大的人類,政府也會對其進行冰凍,然後通過生物技術為他重生,讓他繼續為人類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事實上,人類發展至今,從飄蕩樹林間的古猿進化成為了能使用工具、有著動物所沒有的羞恥心和倫理的智慧種族,人們雖然得到了進化,但也失去了一些東西。人類身上的尾椎骨,就是曾經擁有尾巴的證明。隨著人類生活在了地麵上,尾巴的作用逐漸減少,不再被人們所需要,便逐漸退化直至消失。現在的人類胚胎在母親肚子裏的時候,大概在兩個月末,通過設備,能夠清楚地看見胎兒是有尾巴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發現胎兒的尾巴慢慢消失,成為了骰骨。闌尾也被認為是人類身上進化殘留的器官,被很多得過闌尾炎的人痛恨。但是在曾經,人們的祖先還過著茹毛飲血生活的時候,這個毫不起眼的闌尾卻幫了人們祖先大忙,消滅了那些人們腸胃無法消耗的、富含纖維素的植物。在靈星上,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有著毛發,當然人類也並不例外。就連被認為與人類是“親戚”的大猩猩,身上也有著茂密的毛發。人類身上的毛發是為什麼退化了呢?科學家對此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有一種猜想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他們認為,人類的先祖來到地麵以後,逐漸學會了使用工具和打獵,而在長期的活動下,比如追捕獵物而進行長時間的奔跑,這些行為會使體表的溫度上升,過長的毛發則會影響身體散熱,因此毛發就慢慢地退化了。人類發展至今,會隨著進化準則的“優勝劣汰”而逐漸退化或者是淘汰掉身體的一些器官或功能,那麼100萬年以後,人類想必也會發生很多的變化。人類的基因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同地進化著。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大學一名計算基因學博士認為,人類掌控基因的發展後,會逐漸修正自己的外貌,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同時全靈星變暖的背景下,因為身體越修長越能散熱,人類也會變得更高。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對植物進行基因改造,製造出能夠生活在冬天的夏季農作物,也能通過一些實驗,將一種植物的枝丫、花朵等嫁接到另一種與眾不同的植物上麵,甚至在上麵結出果實。100萬年以後,人類會在基因這一塊投入更大更久的研究和試驗。人類會從胚胎開始,對胎兒的基因進行改良和優化,比如擁有猴子的攀爬能力、蝙蝠的強大免疫能力、貓頭鷹的夜視和強光視力,將一些人的四色視覺基因、能生成更長端粒的長壽基因、有著超強運動能力或智力的基因等都融合到新生兒的體內,人類的下一代將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強大。在100萬年後,社會的不斷發展下,人工智能逐漸代替了人類辛勤的勞動,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操控人工智能機器做一切的事情,比如學習、工作等。長此以往下去,人類的四肢可能會遭到一定的退化,比如變短;而大腦會得到一定的進化,甚至會變得比現在更大。人類在關於未來的暢想中,曾經有過一種全息的小說類型,講述的是未來人類將會發明一種全息遊戲,人類通過設備,意識會進入遊戲中,在遊戲裏麵體驗堪比現實的真實世界。因此,在100萬年以後,人類可能也會發展意識,逐漸脫離肉體的束縛,生活在各種能夠提供能量的物體上,形成“意識世界”。或許在100萬年以後,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並沒有發現能夠讓人類生存的適宜星球,而靈星上的資源枯竭,災害頻發,對於生存的需求迫使人類創造了“意識世界”,在這裏,哪怕人類肉體全部滅絕,意識也將永存。到那時,人類或將不再懼怕死亡。“複合身體”可能會發生在未來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下,人類的身體能夠與機械並存,因此有一部分的人類為了追求力量,會給自己植入能夠快速捕捉動態的、能夠清晰看清夜間和強光下食物的義眼,會給自己換儲存了激光炮等武器的、能夠像猴子一樣攀爬樹間和高樓大廈的機械手臂等。技術的進步帶給了人類想要的各種能力,如果有錢,也可以全身都變成機械,僅留大腦保證自己的意識存活。同樣的,如果想要長生不老,隻要錢給到位,身上的機械設備可以不斷更新,大腦也可以通過科技得到長久的存活,甚至將大腦的意識植入設備中,成為從頭到腳的機械人類。這些雖然在現在的人類看來,可能會有些過於驚世駭俗,但是在遙遠的未來,曆經靈星的變化,人類如果不做出改變,隻會被淘汰,成為靈星的又一代滅絕的種族,成為宇宙的一點塵埃。100萬年以後,人類移居宇宙,在當時的技術支持下,難免會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轉而內鬥,想要憑借科技而統治人類;甚至可能會出現極端主義者,崇尚外星文化而想要覆滅人類世界。除了內鬥,必然還有外爭。宇宙深處可能不止人類一個種族,還會有魚人、蟲族等各種擁有著智慧和科技的外星人。每個種族的文化不同,風俗習慣也不一樣。如果有外星人以侵略它星、殖民外星為生,那麼宇宙的戰爭勢必會發生。人類的發展是有著無限可能的。以前人類從樹上來到地麵,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變成現在這樣有著博大精深文化的現代文明,從避雨的第一片樹葉,到現在的滿城高樓大廈,這個變化神奇又美好。100萬年以後,人類會更加強大,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繽紛多彩和廣大多變。先進的醫療和基因技術,意識流和機械化的發展下,人類將無懼死亡。生命的長短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厚度,是知識的開拓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