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河看著手裏的貨單,除了鏡子和肥皂和私鹽其他都是些平常貨。
“安河,貨單上除了鏡子、肥皂和私鹽三個是我們這次運過來的,其他的都是路上順帶的,包括那艘船還有船上的人也一並賣了。”
嘿嘿笑的曹安河點頭表示知道自己如何處理了,而李世敬一直在船舷上觀察長崎港口,這也是李二交代的。
“大哥,你這次出去一要多收集倭國長崎那邊需要什麼貨什麼價格,二是要學習如何炮戰和海上貿易這個是咱們以後的重點,三是盡量多收集下倭國和朝鮮的一些消息,這個可能咱們日後有用。”
回想起當初從李家村出發時候自己的弟弟交代的話,李世敬跟曹安洋交代了下就回艙繼續看書了,上次的遭遇戰給李世敬不少的啟發,原來海戰還可以這樣打啊。
李家村火槍營裏
“你們手裏的火槍屬於自自生火統,扣動這個扳機就能擊發彈艙裏麵的鉛彈推射出去,陣戰的時候一排一列,3個排互相交替射擊,一排射擊二排預備三排裝填。”
“這個火統在150步可以打穿後金甲胃,這個是手榴彈......”
作為連長的曹安明給自己手底下啊的班長和士兵一一講解火槍的裝填和陣戰。
從去年9月開始跟著李家老二一直到現在,每天雷打不動的基礎煉鐵法,已經2級標準的曹安明身體素質得到飛快的提升,也讓對曹安明越來越覺得未來可期了。
曹安明原先隻是一個打魚的小子,聽自己爺爺說希望家裏年輕人多跟李二接觸,當時的曹安明也是左右無事,越接觸越是感覺不可思議,一個未滿15歲的小子懂得比自己都多,白天識字上課然後練軍陣練刀法晚上練體。
現在在李家村或者軍營裏,煉體是頭等大事,識字是第二 軍陣是第三,用李二得話說如果要做武夫連個字都不認識那是不合格得武夫,曹安明沒有太大的講究,隻是想讓自己過的更舒服點,最近這半年的活法是自己之前不敢想象的,讓曹安明各位珍惜。
“第一排!射擊.第二排!預備!第三排裝彈.”
曹安明每天不停的訓練自己連裏麵的士兵,就是讓他們熟悉自己的位置和這個節奏,每天操場上都有咆哮聲起,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是團長最愛說的話。
“此次貨單上的鹽10W斤肥皂50萬塊大中小鏡子1000多個了,根據這邊土人反饋的消息鹽在倭國是硬通貨,倭國這邊缺鹽這一項賣了6000兩白銀,肥皂20000兩白銀鏡子35000兩,那個船上的貨除了村裏要的礦和布匹外其他的連貨帶穿賣了40000兩。另外從倭國這邊糧食采購糧食5000石,其他的就是銅礦和硫磺、木材。已經全部裝上商船了隨時可以出發。”
來的時候4艘船走的時候3艘船.
李家村後山山腳下
“王文進,你作為火炮營營長一職,首先你最先應該明白這火炮的,這12門6磅火炮交給你了,人你自己找自己交這是手冊。”
火炮這玩意李二也是沒辦法,隻能充當甩手掌櫃,自己還要解決學校的問題。
水泥廠最近也建立起來了,隨著港口的建設不能完全依靠智腦了,李二帶著燒瓷器的工匠們和幾個識字的村裏人,手冊直接遞上去,好在這次師傅們給力,琢磨了幾天就把水泥試製成功,後麵李二測試完畢就開始讓水泥廠大規模的招工,
港口的建設越來越快,村裏一些聰明的人開始聯係李二想買港口的商鋪,不過這些商鋪隻租不賣。碼頭那邊從每天一艘船到現在每天3-5艘船停靠,來李家村的人越來越多了。
學校之前跟村裏商量完畢安排在村東邊的後山腳下,到初隻是讓人整理了土地,現在水泥出來了這個項目也可以上馬了,還有西邊的居民區也開始逐步的上了規劃。
李二也開始讓人統計想要土地的人家,如果想要土地的話一人五畝地,李二開始準備遷移到台灣統計工作了,不去台灣在李家村做工的人村裏管吃的,以李二現在的財力,隻有先軍後民慢慢渡過這個時期再開始私有經濟,這年代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不過似乎去台灣的人更多一些,新落戶的1000多戶有一大半都想要土地去台灣,這個年代還是土地更有吸引力,這樣也更好能讓李二的計劃執行下去。
搞錢、買船、武裝、遷移!李二現在隻有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