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者,國之神器也。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yan)、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集九州之金鑄九鼎,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雌雄之金,鑄造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且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夏王大禹集大夏九百九十九位術士耗盡心血將華夏大運盡封九鼎之內,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是所謂“天圓地方,陰陽順當,正邪有位,九州泰康。”相傳隻要得到九鼎就能夠成為華夏共主。
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墨子·耕注: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王時,張儀製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製約,得保九鼎不失。
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泗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還派了幾千人在泗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隻得徒勞而返。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