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和三姑商量好具體的事宜後,沒過幾天村裏的路上就傳來了沙石車轟隆隆的響聲。
年後村裏的第一份大動靜就從三姑這家平時不起眼的房子前傳來,大家也都在絮叨著三姑這次是真的要動工了,雖然還是有些風涼話的在,但是已經阻止不了三姑蓋房了。
劉戰勝家和三姑家一路之隔,因為常年在外地幹活,因此院子都是空著的,三姑給劉戰勝打電話溝通後,便把沙子水泥什麼的暫時卸到他家院子裏。這樣用的時候也方便。
劉戰勝因為和三姑大小差不多,小時候又經常一起玩耍,還是門對門的鄰居,自然不會不同意,沙石鋼筋卸完後,這樣三姑蓋房就隻差動工了。
期間晶晶休息時回來過一天,和丹丹商量著房子的造型,房間的擺放。
三姑雖然信基督,但是又絕對不是純純的按照基督的習俗來,因此在蓋房的事情上,三姑找了鎮上的看風水的“大仙兒”。
那人來了後,前後看了看房子和路的位置,又看了看老井口的位置。最後神神叨叨的說了一堆,核心思想就是,3月17日適合動土,破土,搬家。
三姑算了時間,隻有不到2個禮拜了。便急忙給王振打了電話,告知了開工事宜,王振那邊盤算後,明確答複沒有問題,讓三姑先把屋子騰出來到時候拆除老屋比較方便。
三姑這期間和丹丹陸續地把屋子裏的家具什麼的都搬進了劉戰勝的房簷下,還在他門口搭了帳篷,暫時居住。雖然劉戰勝讓三姑把東西搬進屋子裏,但是三姑考慮到自己家剛出過事兒,不便住在別人屋裏,便就在門口搭了帳篷。
搭帳篷時,孫儷兩口子和劉從武兒子也都來幫忙了,三姑把之前賣衣服用的折疊帳篷紮穩在地上,四周用雨布和鐵絲緊緊紮起來,銅光和劉小本幫忙給三姑帳篷的電接了起來,又用磚頭穩定了帳篷,把三姑的櫃子和床放了進去。
這樣一間不大的帳篷便在眾人的幫助下完整搭好了,高強幫丹丹把她東西拉到了自己家,這期間丹丹就暫時的住在高強家。
這一切完成後,三姑躺在紮得嚴嚴實實得帳篷裏內心五味雜陳,久久不能入睡。這一路走來總感覺太多不易。
小時候因為社會重男輕女的風氣,最小的自己來到世間後,便被父母嫌棄為什麼不是男孩。
上學後,又因為父親的成分問題導致處處被人擠兌,家裏經濟也是入不敷出,早早輟學。
成年後,常常被家裏逼迫著早早嫁人,招上門女婿以便守住宅子。
結婚時又險些被父母看不上而和愛人錯過。
生育後因為連續兩子都是女孩再次遭到村裏家裏的嫌棄和嘲諷。
父母去後,親戚不再來往。
好不容易生活有些奔頭後,愛人抱憾離去。
熬過來後,自己又身患重病。。
三姑想著,想著便哭了出來。
是啊,多麼不容易的半生啊,事事看起來都那麼坎坷,但也事事都這樣熬過來了,或許熬字不僅僅是三姑生活的縮寫,我想大部分平凡的世界裏的人們都各有各的熬法吧。
但是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往往都是人生的常態,這些東西的出現更加豐富了一個人的一生,因此無論當前的生活處在何種泥潭,那也都隻是萬千世間挫折中的一個小丘陵罷了。
看開了,勇敢麵對它,熬過去人這一生也就慢慢過去了。
再回首時,也能感慨著我這一生沒有因為一個挫折而倒下,也沒有因一個坎坷而浪費。我的一生縱使簡單平凡,但也是我自己的輝煌戰績。
東方的晨曦漸露微光,三姑踩著滿是泥濘的鞋子從三姑父所在的墳地挎著還放著黃紙的筐子回來了。
三姑把筐子放好後,拿出小掛的鞭炮,點燃後迅速扔了出去。清晰響亮的鞭炮聲在寂靜的村子裏響徹開來。晨霧中也充滿了火藥爆炸後的硝味。
路邊的公雞長鳴了一聲。
三姑搬來梯子,斜立在房脊處。一步步的登上那承載了自己半生幾十年的老房子,那天的風很大,三姑自己爬上那漏雨喝風的房頂,一塊瓦一塊瓦地去拆除那破敗不堪的房屋,為新房子的建造作出了第一步的動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