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隨著和高強的參觀了解,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那就是依托高強的平台,鍛煉自己,掙到很多的錢,這樣三姑就不用擺攤,姐姐也可以安心上學了。
於是丹丹趁著廠子沒有正式開始運營之前,在手機上自學了很多的關於產品銷售,運營,及客服的相關知識。並且專門買了本子,記錄了密密麻麻的各類知識。
這一切三姑都看在眼裏,並且為之欣慰。
說也奇怪,當時在學校上課時,一節課四十五分鍾,有四十分鍾都在走神發呆的孩子,在對待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時,常常學的廢寢忘食。這也許就是喜歡做和真心想做時,一個人最真實的表現吧。
而不等同於,為了滿足自己我虛榮心,或者想當然覺得孩子應該有著怎樣才藝,而陷入自我內卷逼迫孩子學習各類才藝的家長們看到孩子們學習的狀態吧。
人在聽取別人建議或者意見時,無論表麵上怎麼附和,但促使一個人真誠想去學習這件事的動力和鞭策從來都不會是這些建議,而是經曆過事情後的自我醒悟。
三姑看著那個以前調皮搗蛋的小女兒,忽然進入了另一個狀態,自然十分欣慰。
但同時眼中那個本就活潑俏皮,整天滿麵笑意的孩子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這個雖然麵相看起來還很稚嫩,但行為眼神卻充滿了成熟穩重的小大人了。又為之有所心疼。
三姑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頹廢給孩子帶來了擔憂,才使孩子在遭遇了如此的悲痛之後,還要繼續憂心忡忡。
是時候自己也要改變了。三姑這樣想著。
畢竟自己在三姑父墳前發誓要好好照顧好兩個孩子,給他們蓋起房子,等他們出嫁時排排場場的從新房出去,也讓未來姑爺看的起。
並且要把晶晶送進大學,學習知識,長見識,以後光宗耀祖。
等著孩子們都成家了,自己還想著幫著孩子們帶下一代呢。
三姑這樣想著,便決定化悲傷為力量,為了孩子,自己要堅強起來。
之後三姑子出攤的頻率的越來越高,在外麵很少有愁眉苦臉的表情,即使麵對孩子都是整日神采奕奕的。
這樣的狀態也令那些擔心的人放鬆下來不少,兩個孩子也都跟著輕鬆了許多。
之前李豔看到三姑的不易後,多次關心著這個家庭,後來得知丹丹去了高強那兒,也是打心底裏為這個侄女開心。
正月底的時間裏,李豔找了個時機,去三姑家串門。
三姑看到李豔來,自然也是開心,因為從三姑父去世後,三姑也慢慢感覺到了李豔的真誠,並且和她的話題也越來越多。
李豔和三姑敘話中問到三姑的目前擺攤的收益。
三姑也實誠的說著:“兩個鎮子跑,隻要不下雨,每天都在出攤,好點的一天掙了七八十,不好可能一天都出不來一單。”
李豔思索了下說著:“也對,現在家裏東西都那麼便宜,競爭還大,買東西的少,一件衣服,你敢賣二十,馬上人家就敢賣十五。生意不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