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晶晶帶著悲傷和心痛,返回了學校,因為臨近高考,學校的假期比較少。
期間三姑和丹丹多次勸說,晶晶才重新撿起了學習的動力,決定用自己的成績來回報三姑父的期望和遺願。
丹丹,在三姑父去世後,便辭了職,暫且在家陪著三姑穩定情緒。
自三姑父去世後,三姑經常半夜起來,坐在門口,傻傻地朝路口看著。孫儷和嬸子們也都多方勸解,安慰。
可三姑總是在別人過來安慰的時候,裝出一副極其自然的狀態,有說有笑,在旁人走後,便立馬麵露悲傷,眼睛中飽含淚水。
是啊,悲傷,尤其是這種撕心裂肺的悲傷,不是幾句話語能勸解的了的。那是心也跟著死了一次的悲痛。
楊琳和高強期間也來過幾次,可每次三姑都是微笑著打發他們走了,說著自己沒事兒,即使高強看出來三姑眼角未幹的淚痕還那麼明顯。
日子在走著,時間看似衝淡了很多東西。
三姑在晶晶回學校後,便開始出攤了,除了街上的李強,似乎別的攤主都沒看出來三姑經曆了怎樣的痛苦。
李強當時也參加了三姑父的葬禮。可本身就有點敏感的他,怎麼能去安慰呢。尤其現在這種情況更是連在街上見麵打招呼都避開。
三姑正常出攤收攤,隻是在等顧客的時候,不會像以前一樣,眼睛放光的盯著路人了,也不在乎討價還價,隻是機械性的按照客戶的價格就出了。
三姑的兩個姐姐至始至終沒有出來過。
孫儷在和村裏的嬸子大娘們聊天的間隙,也會感慨著三姑的不易,更憤慨其兩個姐姐的所作所為。
大娘氣的罵道:“這倆白眼狼,他們那邊都知道消息,還來人了,他們能不知道嗎?孬熊。”
李豔也十分氣憤的說著:“我嫁過來時,就感覺他倆不是貨,你看看沒看錯吧。”
村裏在替三姑鳴著不平,雖然沒有什麼作用,可還是擋不住他們對待可憐人的在意啊。
李豔從三姑父走了後,經常沒事去三姑家看看,有啥幫忙的,關心關心丹丹的近況,三姑也沒在意,畢竟曾經倆人也不是很愉快。
但這次事情後,李豔確實變了,變得原因也許還有一個吧。
李豔的愛人劉從強,作為劉勝臣家裏的小兒子,本身就十分嬌慣,因此經常好吃懶作,三十五六的人了,還經常熬夜上網,打遊戲,和一幫村流子喝酒打牌,幾乎都是靠借錢為生。
好在劉勝臣年輕時在外麵收廢品,存了點積蓄,還能幫扶下,不然這個家恐怕也早散了。
劉從強在外麵喝酒打牌經常夜不歸宿,這樣讓正值年歲的李豔非常不滿,家裏條件差點,那就差點,公公婆婆還能幫襯點,帶孩子,交學費,日常花銷也都沒有操過心。
雖然回回因為各種事情和劉從強吵架,但是架不住,劉從強長了一張好嘴,總能在每次大吵一架後,清醒過來,及時甜言蜜語的安慰著李豔。這也使李豔感覺到被寵愛包圍的幸福。
因此劉從強不上班,自己上班,也因為馬玲的關係,李豔在當地鎮上新投資的某配件廠,做包裝,一個月也能掙個二三千塊。平時單子多的時候,多幹點,少的時候就休息,因為計件算工資,因此請假倒也隨意,畢竟沒有底薪,純按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