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年前初雪(1 / 2)

對於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來說,智能手機無疑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互聯網從興起的“談網色變”到現在的人人衝浪的年代,每一次技術的革新,無不充斥著各種反對的聲音的。

我還記得我小學轉到縣城上學後,第一次跟著縣裏的同學去網吧的場景。各種炫酷的遊戲,隨心所欲就能觀看的動畫,電影,無不令人癡迷不已。

那時的孩子上網幾乎多是玩遊戲,初中後慢慢有了叫QQ的軟件,大家包夜掛著號,充著什麼黃鑽會員。上傳著各種照片,發著各種現在看起來令人腳趾頭摳地的心情說說。

那些非主流的網絡回憶,即使在現在某個瞬間聽到那時的代表歌曲,還是會忍不住的心頭一顫。思緒萬千。不知道是懷念那時的時空 還是那時的玩伴。

但當時的家長和學校,及社會對網絡充斥著大量的魔鬼言論,上網往往被認定為一件觸犯了天條的事情。

經常在網吧上著網,旁邊的孩子被拿著掃帚的家長揪著耳朵拉走的場景比比皆是。

那時就有家長呼籲,關閉網吧,關閉網絡,別讓網絡害了年輕人。

即使多年過去了,很多自己也被網絡恩惠的家長仍然覺得網絡是毒害孩子得一大社會毒瘤。

智能機慢慢普及的時候,我們又看到很多家長甚至在互聯網上哭喊,關閉智能機,關閉遊戲,還我孩子。

當然時代的落差,勢必造就一些人對新興事物的認知衝突,這無可厚非,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偏見。

但是學會接受,適應改變才是人類數億年生存下來的必備技能。

因此在上初中的小女孩,家長在上學期間是絕對反對其使用手機的,理由嗎?那就是耽誤學習,有不良信息。

現在丹丹不上學了,也算是工作了,三姑花了千把塊送她一個手機也就很自然了。

丹丹有了手機,三姑還貼心的給她辦了卡。雖說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是丹丹操作起來可是一點都不陌生。

聊天軟件,社交視頻,各類APP下載安裝的是行雲流水,甚至很多軟件自己都有賬號。

這天夜裏丹丹幾乎是徹夜未眠,安裝軟件,注冊賬號,找社交軟件上的朋友分享聊天。發發自拍,儼然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網絡衝浪者了。

直到村裏的雞鳴,丹丹才恍惚感覺到,天快要亮了。心裏的自己拚命在喊:“該睡了該睡了,再不睡天就亮了。”

而手指卻不受控製的一直在手機上滑來滑去,生怕錯過一點兒有意思的網絡事情。

不知過了多久,丹丹似乎睡著了,也許還沒有睡著吧。

三姑進門時看到丹丹的手機還在手裏握著,但人是已經趴著了。

三姑拍醒了丹丹喊道:“起來吃飯了,馬上上班遲到了。”

丹丹這才慵懶的坐起來,還沒醒盹,便趕緊打開手機,直到三姑催促才不情願的起床,洗漱。

不得不說,十幾歲的身體素質絕非上了年紀的人可以比的。

以前高中,初中,包夜上網,一直玩到次日上學,也僅僅是打下盹,白天仍活力四射,甚至還能打一場球。隨著年齡增長,頭天晚睡一會兒,次日一天都無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