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村裏賣麥(1 / 1)

就這樣,劉傑莫名其妙的不見了。

警方和家屬的找尋工作仍在繼續。由於馬書記情緒不穩定,狀態不好。

鎮上暫時安排了村委副主任代為主持工作。

當然許久不在家裏居住,且家人也都外出務工的我自然也不清楚村委會主要都幹些啥。

除了上大學那一年,找村裏申請貧困證明蓋章,申請學校的貧困補助外,也沒再和村裏交集過。

三姑和李豔在河邊找了一圈,沒有任何發現後,便也回了家。本來打算去集上出攤。但已經過了晌午,也已罷集,即使去了也沒有任何作用了。街上趕集的人也都回去了。

下午,三姑把晾在院子裏的小麥,抓一大把,看了看,聞了聞,又在嘴裏咬了咬。便拿出數十個大尼龍袋子,把這些已經晾好的小麥,裝起來,等下鄉收麥子的商人來了好趕緊賣出去。

因為天氣預報報道最近幾天又會有大雨襲來。

到時天氣一熱,小麥裝在袋子裏或者蓋在雨布下,都有因潮濕悶熱導致發芽生黴的風險,這樣的話,本來才一塊出頭一斤的小麥,便更賣不上價了。

村裏的路上,村民的院子裏,也到處都是裝麥子的身影。

多是一兩個大人,一人撐開袋口,另一人用鐵鍁鏟起一堆麥子,向上一揚,讓風把麥子中間的灰塵和麥子皮一起吹走。剩下的比較幹淨的麥子再倒入袋子中,用提前準備好的繩子係上。

印象中,父親揚麥子時飄飛的灰塵,總會把母親和我的頭上,衣服上弄得髒兮兮的。頭發都都蒙上了一層白灰。渾身瘙癢不堪。

陽光下,父親黝黑的膀子流著汗水,一刻也不敢耽擱。母親偶爾也會揚麥子,這時候他們兩個一起裝麥子,我和姐姐用雙手撐著袋口,身體向後仰著看一掀掀的麥子進入袋子,總覺得能賣好多錢。

後來我才知道,辛辛苦苦一年種的那兩畝地麥子,兩千多斤,竟連2000塊錢的利潤都沒有。也因此為了謀生,父親把地給了大娘家種,自己選擇了外出打工。每年大娘家秋收的時候給我們家一袋子麥子算是回報了。

當然村裏很多年輕人也都是如此,因為糧食利潤的問題,幾乎全部放棄了種地,外出務工或經商了。家裏有老人留守的,種地也就成了老人的唯一收入來源了,而沒有人在家的,多半土地就給本家親戚給種了。

三姑此時也開始了揚麥子,因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就隻能自己邊揚邊裝。因為一個人不方便裝袋,三姑便把袋子打開,放在兩個長板凳中間,袋口翻開後用兩塊磚壓著。這樣就可以自己邊揚邊裝了。

下午隨著一陣“收小麥收糧食嘞”的喇叭聲,很多村民也都出來了,詢問目前的價格,收糧食的大哥隨口說道,1塊2毛五。其他村民幫襯說道,價格太低,其他鎮子都1塊4了。

當然了收糧食的也是人精,常年在農村活動,自然知道村民們的想法,也回答道村民,可以自己拉著去隔壁鎮裏賣。自己收不了。

“今年糧食質量不好,都這價,就這我們拉過去都不掙錢,馬上過幾天下雨 更不好賣。”收糧食的大哥說道。

很多鄉親可能也習慣接受糧食價格這個水平的事實。便不在多說,引著收糧食的去自己家裝糧食過稱。

三姑本來覺得價格太低,不打算現在賣。但是被二嬸提醒了一句,那麼多糧食放屋裏不好放,回頭要是下雨再發黴了就麻煩了。再說三姑蓋房需要把老房子拆了,到時麥子都沒有地方放。

三姑表示也是這麼個理兒,便也和收糧食的說,一會兒那邊裝完也給自己的收了。

就這樣三姑賣了一千多斤的糧食。又收入了一千多塊錢,村裏大部分也都把糧食賣了。除了二爺家。

此時二爺還在家裏愁眉苦臉,等著孫子的消息。滿院子的小麥還在那裏用雨布蓋著。

李燕走過來勸道二爺,先吃點飯,警察都在找,劉傑也大了,不會走丟的。

二爺雖然三個兒子,但是老伴去世後,本來在自己老宅小平房住著的他,也被小兒子劉從強接來和自己一起住了。

所以日常李燕去村裏幼兒園做飯,二爺便自己在家負責照顧,李燕家的三個孩子,兩個上小學的女兒,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

劉傑的失蹤 成了二爺巨大的心病,一天下來,仿佛老了好多,李燕看著公公這個樣子也是十分心疼。

李燕看勸不動二爺。便也不再勸說,帶著孩子先去吃飯了。讓二爺安靜會兒。

村裏吃飯一般六七點鍾便解決了。這時天還亮著,忙碌了一天的鄉親也都會趁著光亮,天也不那麼熱的時候,開始聚集在村裏各個路口,三五成群的聊著些閑話。

而今天最大的話題無過於書記家的寶貝兒子失蹤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