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紀之盾》、《星空之主》(1 / 2)

如果《天紀之劍》的主要目的是禦敵於國門之外,那麼《天紀之盾》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星際艦隊失利的情況下用銅牆鐵壁來消耗敵人。

具體如下:

一:建立強大的星際要塞和星際基地。

隨著星際探索和星際往來越來越頻繁,傳統的星環已經難以再滿足要求,且星環防禦力太過有限,還容易成為敵人用來攻擊己方的手段(如果敵人把星環砸到星球上,那顆星球上的己方基本上是死定了。)

因此,天紀帝國決定每隔一定的宇宙空間就修建一個星際要塞和一定數量的星際基地。

星際要塞和星際基地整體設計呈圓餅和圓環狀,不過相關配置和注重點不同。

星際要塞(妥妥的軍事設施):

半徑6400米,高460米,96台暗能量反應器,360台核聚變反應堆,64台暗能量空間躍遷引擎(沒錯,星際要塞是可以進行空間躍遷的)。

840組大型導彈發射單元,4480門大型激光炮,4700門大型粒子炮,2800門650毫米電磁炮,中型、輕型武器單元若幹。

12層能量防禦護盾,3層空間終極防禦護盾。

星際基地(軍民兩用設施)

半徑9600米,高645米,128台暗能量反應器,720台核聚變反應堆(際基地是基本不能移動的)。

120組大型導彈發射單元,840門大型激光炮,960門大型粒子炮,350門650毫米電磁炮,中型、輕型武器單元若幹。

同時配套有大量星際軍工廠和軍工設施,以及大量生活設施(比如居民房、超市什麼的)。和平狀態下為軍民公用設施,戰時為軍用設施。

二:逐步淘汰已有的星環防禦係統,重新規劃建設全新的星球防禦係統。

即:回收已有所有星環防禦係統,建設以新型能量傳導基站、能量防禦護盾釋放衛星以及相關能量反應器共同構成的星球防禦護盾係統,保證可以在戰爭來臨時能夠開啟覆蓋整個星球大氣層和臨近宇宙空間的龐大防禦護盾。

在各大有人居住的宜居星球上建設防禦護盾係統的同時,還需要在各個需要防禦的星球(宜居星球是一定要有的,其他星球看情況)建設新型的星球保衛係統。

即:建設以新型保衛衛星、新型星際攻擊衛星、新型能量傳導基站和相關能量反應器共同構成的星球保衛係統。

如果把星球防禦護盾係統比作龜殼的話,那星球保衛係統就是刺蝟的刺。

三:對大量星球進行反星際侵略建設

即:修建大量反星際艦艇設施和大量可以抵禦一定程度星際攻擊的避難設施,並進行大量反星際侵略物資儲備(可以簡單理解為高築牆,廣積糧)。

……

與《天紀之劍》和《天紀之盾》相比,《星空之主》計劃則是一個全民計劃,即舉國皆兵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