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桑鎮,坐落於青州大明王朝的最北麵,因為村子中有一棵巨大的古桑,宛若華蓋,故而得名。
鎮上估摸著有三百戶人家,差不多七八千人,因為靠近北地冰川,所以一年當中,差不多有著十個月都是冬季,剩下兩個月,即便是所謂的夏天,鎮上人們也紛紛穿著長衣。
如今已經是臘月,年關將近,每戶人家,紛紛張燈結彩,哪怕是鎮子上最貧窮的家裏,也是貼上了春聯門神,寓意著來年能夠平平安安。
“小李鐵匠,快點,那名說書先生又在古桑樹下講故事了。”
一個看上去家境還不錯的屋子外,一名身穿著麻布長衣的少年對著屋裏喊道,不一會,從屋內便跑出來一名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少年。
這被稱作小李鐵匠的少年,今年已經有十歲了,因為父親是鎮上唯一一名鐵匠,雖然收入不多,但是在小鎮上也還算過得去。
他自小便跟著父親學習打鐵,如今的他,雖然年紀小,而且看上去有些瘦弱,但是一膀子力氣,卻是比之同齡人要大上許多。
而且如今的他,已經能夠自己動手鍛造一些小物件,“小李鐵匠”的稱呼,便是因此而來。
“劉旭,我都跟你說了,不要叫我小李鐵匠,這個不好聽,我叫李靖。”
少年沒好氣的看著門外的人,小李鐵匠這個稱呼,他可是一直不喜歡,但是不知道當時是誰給他取得,自那之後,這個稱呼便跟著他了。
“好啦,我知道你叫李靖,趕緊走吧。”
名叫劉旭的少年一把拉住李靖的胳膊,便開始往鎮子最中心的那棵古桑樹跑去,差不多一刻鍾,二人來到古桑樹下,此刻這裏已經圍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少年少女,還有一些年近花甲的老者,笑眯眯的坐在不遠處,手中揣著暖爐,笑眯眯的看著這一群孩子們。
被這些少年少女圍在中間的,是一名中年男子,留著山羊胡子,兩鬢有些泛白,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條線。
他是小鎮上的說書先生,乃是三年前來到小鎮,如今的他在小鎮上那座唯一的酒樓說書。每天都會說上那麼一兩段。
而閑暇之餘,便會跑到這古桑樹下喝酒,而碰到一些小孩子,便會說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得小孩哈哈大笑。
長此以往,似乎已經成了習慣。
每隔上個三五天,小鎮上的孩子們便會紛紛跑到這古桑樹下,聽這說書先生講故事,對於沒有出過小鎮的這些少年少女來說,沒有什麼比外麵的世界更吸引人了。
別說這些少年少女了,哪怕是小鎮上大多數人,都沒出過小鎮。
這裏天氣寒冷,小鎮外又都是茫茫大山,隻有一條所謂的管道,也因為年久失修,變得極為難走。
也隻有鎮上那些做著買賣的大戶人家,幾戶人家組建了一支商隊,會前往外麵,買一些小鎮上需要的東西回來販賣。
也有一些做著小生意的,會偶爾跟著商隊外出。
畢竟小鎮實在是太偏僻了,據那些商隊的人說,離開小鎮之後,到達最近的城池,需要走上一個多月,這一來一回,便是需要將近三個月。
就連鎮上縣衙中那位縣太爺,也已經好多年沒有回過家了。
不過好在小鎮的西麵,有一座巨大的湖泊,也不知為何,這個湖泊中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溫熱的,導致那湖泊周圍的土地,倒是適合種植一些農作物,水中還有魚蝦。
在那位縣太爺的統一管理下,倒是不愁吃喝。
而且那座湖泊中的魚蝦,肉質鮮美,且數量極多,每年都會讓那隻商隊將打撈上來的魚蝦帶出去販賣,回來之後,每家每戶倒是都能分上一些銅錢。
“先生,今天要跟我們說什麼故事呀。”
劉旭拉著李靖擠進人群,來到那說書先生麵前,大大咧咧的問道。
這位說書先生,小鎮上的人都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隻因為他是讀書人,所以都直接稱呼他為先生。
中年男子笑著看了劉旭一眼,隨後拿起身旁的酒壺,猛地灌下一口小鎮上最有名的烈酒,隨後吐出一口氣,寒冷的天氣,讓這口蘊含著烈酒氣息的氣,隻不過剛出口,便已經化成了白茫茫的霧氣。
“今天我也不知道說些什麼,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