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車禍現場(1 / 2)

叮鈴鈴!叮鈴鈴!

淩晨2點10分,辦公室的電話響起。

渾身一個激靈,揉了揉惺忪的雙眼,接起電話。

電話中響起總台的調度聲音。

大陸鎮李家營村,麵包車單方事故,駕駛人死亡。

今天我值班,沒想到碰到個大案。

喚醒在另一張辦公桌前打盹的王小青,開上警車,極速趕往現場。

2點39分,興北縣大路鎮李家營村北4公裏處,一條除去農忙時節人跡罕至,偏僻隱秘的鄉間小路。

饒是心裏早有準備,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

一輛被灼燒至麵目全非的麵包車,車頭向北,撞在路邊一棵楊樹上,楊樹被撞擊後歪斜成45度角,並沒有折斷,恰巧擋住麵包車沒有衝進路邊的排水溝,饒是如此,麵包車前半段已經半滑在斜坡上,後輪部位高高翹起。

現場隻有兩個女人,報警人張豔霞和其女兒趙密紅。

王小青在報警人的幫輔下,開始丈量汽車的四個輪胎分別距離道路中心和邊緣等關鍵數據,繪製事故草圖。

我則來到麵包車前。

麵包車內部已經被燒的焦黑一片,一股刺鼻的橡膠味彌漫。

駕駛門是打開的,門體邊緣和門框部位有鐵器撬動痕跡,地上有一根約麼半米長的鐵撬棍。想來車輛起火後已經破壞了鎖體結構,門是火災發生後被報案人用鐵器強行打開的。

隻是,心中有些狐疑,她們兩人有那麼大的力氣撬動門鎖嗎?作為經常和屍體打交道的我見到死屍尚且有些抵觸,她們還能撬開車門觀察裏麵的情形,膽子是不是忒大了些?

戴上一次性無紋手套,輕輕把鐵撬拿起放進警車。

折返回來,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可以看到駕駛位置有一人類屍體殘骸,屍體被燒的焦糊、幹癟、卷縮成一團。

湊近後,難聞的橡膠味中夾雜著濃烈的異味,有點類似於烤羊肉的味道。

從警一年多以來,我每個月平均要遇到四五起死亡事故。

但那些剛剛逝去的屍體,即使再血肉模糊和慘烈,也是活生生的肉體,體有餘溫。

除去前兩三次心中悸動、手無足錯外,其餘皆未感到強烈不適。

這次不同,我是第一次見到被燒焦的屍體。

心中的悚然無以複加!

雖然悚懼,強烈的職業操守使我忍住嘔吐的欲望,開始拍照,初步檢查屍體。

然後,又來到車頭位置,仔細觀察碰撞痕跡。

幸運的是,雖然當時火勢很大,但車頭位置的可燃物較少,隻有車輛的前保險杠和大燈等塑料配件,故此,楊樹的碰撞部位隻是有些被熏黑,並沒有起火。

破碎的保險杠灰燼碎屑,嚴重變形的水箱,凹陷的機蓋,和楊樹上的碰撞痕跡逐一對比。

所有的痕跡吻合,證明這裏是事故的第一現場。

但是不是碰撞導致車輛線路短路而起火,這個不太好判定,得明天交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檢查。

憑直覺不大可能,眾所周知,車輛線束最集中的地方在發動機。

麵包車的發動機在駕駛室的主副駕駛位置下麵,車前部隻有大燈,電子風扇,喇叭等線路,有點汽車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些車載電器都是有保險絲的,這部分線路短路後肯定會先燒融掉車輛保險絲。

保險絲一旦熔斷,線路斷電後是沒有打火可能的。

撞擊前麵會引起發動機核心線路起火嗎?

針對一些老舊車輛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再次來到駕駛室。

車輛內部已經被燒的麵目全非。除去塑料、座椅海綿等的燃燒灰燼,相對完整的隻剩下所有的金屬框架。

按照常規,我應當首先測量駕駛人腿彎膝蓋處與方向盤和儀表台的距離,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不同,座椅的調整角度也是不同的,這個數據主要用來判定是不是駕駛員本人。

可這個數據明顯已經對本起事故價值不大,因為死者的身體已經被燒的嚴重縮水,座椅也隻燒剩下鐵絲骨架。

多個角度觀察屍體,逐漸感到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