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玉葉救匪首決心為匪(1 / 3)

詩曰:

莫道天公有不公,休說神明難分明。

國無寧日民遭殃,軍無良謀卒遭烹。

天賜良機勿錯過,時來運轉要看清。

善惡有報終不爽,均靠天定與人爭。

且說玉葉正要遭毒打之時,被一位彪形大漢搭救了她。玉葉見此人心懷同情,就說:“這位爺,您救救我吧!”

彪形大漢心裏一盤算,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也罷!想到這他圓睜虎目,怒喝一聲:“這姑娘,我包下了。”

李五娘頓時轉怒為喜:“玉葉接客了。快給這位大爺打簾子。”

宋老五趕忙在頭前領路。

玉葉滿懷著感激之情,將這位不速之客讓到屋裏。這玉葉自幼嬌生慣養,小小年紀被騙進煙花柳巷,受了不少的苦,她接待了各類人物,都把她當作泄欲的工具,從未真正享受過人間溫暖,更沒有一個知心男人疼她可憐她。卻不料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搭救了她,使她免遭了一場劫難,真好像有緣千裏來相會,這位包下玉葉,一住就是半個多月。他聲稱:自己姓王名福堂,是外地來的大商人,來寬城子做買賣,當老客。

玉葉一方麵感謝他搭救了自己,有心相報,對王福堂百般殷勤,使盡溫柔;另一方麵,王福堂對她關懷體貼,撫愛有加。所以,玉葉真的動了感情,兩個人如魚得水,就像新婚夫妻度蜜月一樣。

這一天,王福堂拉著玉葉去戲園子看戲,壓軸戲是《塔子溝》,捉拿李金玉。散戲之後,二人坐上帶篷的出租馬車,王福堂卻愁眉不展。玉葉隨著車體搖擺,就勢往王福堂懷裏一倒,就問:“怎麼啦?看戲倒看得你悶悶不樂了!”

王福堂口打唉聲:“唉,我是想這出戲的故事,本領高強的李金玉,為什麼非得叫官兵給拿住呢?”

“說書唱戲都是勸人方唄!強盜、胡子,哪有好東西?”

“你說的?難道那些官兵、惡霸,都是好東西?”王福堂氣得臉上青筋暴跳,眼珠子都紅了,恐怕山魑鬼魅看見也要退避三舍。

玉葉還是頭一次見到王福堂這樣對她發火,委屈地將身子一扭“誰說那些人好啦?不是說閑話嗎!”

王福堂也意識到自己盂浪忘形,心裏萬分愧疚,臉蛋子一紅連連點頭:“對、對、對,你看這事鬧的。”

馬車沿著大馬路一直跑到三馬路十字路口,王福堂吩咐車夫把車停下。

玉葉甚為不解:“距離九華堂還有一段路程,停車幹啥?

“出了正月就是開春,到綢緞莊給你扯幾身衣裳料子。”玉葉本來不想去,無奈,王福堂邊哄邊拽,隻好跟著下車走進臨街的“萬發源”綢緞莊。

今個也不知道是啥日子,“萬發源”綢緞莊生意異常的紅火,屋裏屋外排著長隊買布。王掌櫃端著水煙袋,站在櫃台裏指揮夥計,招徠主顧。他眼前一亮,忽見走進一位雍容華貴的美夫人;在她身旁跟著一位儀表堂堂的年輕人,看穿著打扮肯定也是位了不起的紳士。他剛要趨前奉迎,仔細一看,竟然是“九華堂”的窯姐玉葉!他稍一愣神,又趕緊笑臉相迎:“原來是玉葉姑娘,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看來你們這行也和買賣一樣,隻要來了運氣,飛黃騰達即在轉眼之間哪!”

玉葉把脖子一歪歪:“照王掌櫃說的,連三教九流都顛倒了,該叫一流妓女二流商了吧!”玉葉伶牙俐齒,幾句話,把王掌櫃說的豬肚子臉一紅,下不來台。這老小子轉了轉眼珠子,最後把眼珠落到王福堂身上。“呦,財神爺在這兒呐!元宵節晚上,我多有冒犯!多有冒犯,還望財神爺海涵。”

王福堂也拱手奉答:“豈敢,豈敢!好在都是江湖買賣人,王掌櫃多慮了。”

王掌櫃驚問:“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豈不知在哪一行裏吃飯?

王福堂冷笑兩聲:“我是行商,您是坐商,但願後會有期。”他邊說邊挽著玉葉到櫃台前,把那綾羅綢緞、呢絨織錦選購十足,這才乘車返回“九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