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就餐的高峰期,小餐館裏已經坐滿了等待就餐的食客,周正找了一個座位坐下,巴郎子很快送上一杯熱茶。
他要了一份民族特色的手抓飯。巴郎子又送了一份老虎菜。(一種涼菜)
“烤肉也木塞?(吃不吃烤肉)”
“拜喜個!(五個)”
周正跟同事們學了幾句簡單的維語,剛好用上。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由於信仰和地理條件的關係,與漢民族有著本質上的差別。長期的遊牧生活養成了大塊吃肉的習慣,因此在維吾爾族經營的飯店裏,跟肉沒關係的食品很少。
周正喜歡這個民族的樸實,尤其喜歡聽巴郎子說的那些主、次顛倒的漢語,常令人啼笑皆非。
記得剛到公司不久,他和工程部的維族同事沙迪江約好到施工現場看新廣告位,他在公交車站等了近一個小時還不見他的影子,就到他家裏找他,敲門後,沙迪江妻子出來開門。
“啊佳(姐姐),沙迪江在不在家?”
“沙迪江?啥事情有呢?(你找他有啥事)”
周正有一點聽不懂她的話,趕緊解釋說:
“我們是同事,約好一塊出去辦事,我現在找不到他。”
“你,就竟(周正)?”(你就是周正)
她打著手勢對周正說:
“十分鍾,你房子裏有,二十分鍾我房子裏有。”(十分鍾以後就到你家了,如果找不到你,二十分鍾以後就回來了)
周正沒有聽明白她的意思,就要準備轉身離去。
“麥個來!”(你過來)
她示意周正進屋等一會兒,周正隻好按她的意思坐下來等待,二十分鍾以後,沙迪江果然回來了。
周正喜歡這個民族的熱情和奔放,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天生的個個都能歌善舞。他邊吃飯邊欣賞著代表大漠文化主流的民族歌曲。
悠揚奔放歌聲仿佛帶他走進了大漠,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他眼前一一浮現,漸漸的一股衝動湧起,這衝動來的既突然而又一發不可收。
“巴郎!多少錢有呢。”
“翁拜喜!。(十五塊錢)”
周正匆匆付賬,往辦公室趕。他的神經突然高度興奮起來了,他覺得已經找到了一些靈感,並且思路越來越清晰。
他從內心裏感歎,真正的大智慧剛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才是智慧的源頭。
坐在辦公桌前,時間才兩點三刻,其它同事吃飯還沒有回來。周正所有的思路已經上升成為一個成熟的概念,過去他隻是聽說過音樂可以啟發人的靈感,今天他感受到了這種啟發,他打開電腦,在找那首歌古老又熟悉的歌,很快找到了,歡快的歌聲在辦公室飄揚起來:
我們新疆好地方,
天山南北好牧場。
戈壁沙灘變良田,
積雪融化罐農莊。
我們美麗的田園,
我們可愛的家鄉,
麥穗金黃稻花香,
風吹草低見牛羊。
葡萄瓜果甜又甜,
煤鐵金銀遍地藏。
……
周正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他完全找到了多日不見的靈感,他也開始自信的認為:自己簡直就是一個天才。
周正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活躍的思維一瀉千裏,他慢慢觸摸到了時代的脈搏。
靈感來自生活,創意就在身邊。連日來苦苦尋找的東西,就在這首流傳已久的民歌裏,《我們新疆好地方》這是多麼鮮明的主題呀!既突出了獨特的資源優勢,也不乏人們向往神秘的時代衝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