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說書人與刀客(1 / 2)

北惘山,地處南陽王朝與北涼國之間,屬塞北道。說是山,其實是連綿一片的山脈。山勢如蛟龍起伏,有溪水川流而下,給這山脈添了幾分靈氣,據傳言,有仙人隱居其中。

北惘山向南十餘裏,有一小鎮,傳說北惘山中的仙人曾在此居住,臨行前揮劍留下來福兩個大字,小鎮也因此得名,喚作來福鎮。

而此刻,來福鎮中。

“李浩然!你又替那怪老頭挑水了!你何時才能成絕世大俠啊?”兩名頑童站在路旁,看著肩挑水桶的少年調笑道。

那少年抬起身來,端的是身材勻稱高挑,麵容俊朗,一雙眸子透著靈光,兩道劍眉,十六的年歲,已能看出幾分男子氣概。

“大寶二寶!我看你們是又欠揍了!”笑罵一聲,那少年將肩上水桶放下,作勢要跑過去,隻見頑童怪叫一聲,向著小鎮另一頭跑去了,隻留下幾串銀鈴般的笑聲,散在初夏的陽光之中。

少年名叫李浩然,據鎮上老人所說,是在一個大雪天中被人留在了這來福鎮外,被一位路過的鎮民撿了回去。

那鎮民一生無兒無女,撿到了李浩然,便養在身邊,當作親生的一般看待,還給他取下了李浩然這個名字。隻可惜好景不長,待到李浩然長到八歲,那鎮民卻患上了重病,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了。

年僅八歲的孩子無依無靠,好在其餘鎮民心善,將李浩然拉扯到十三四歲,直到李浩然能獨自上山采藥謀生才作罷。

李浩然看著散去的頑童,隻是笑了笑,轉身挑起木桶,繼續朝著鎮尾一間茅屋走去。

這來福鎮,雖然地處偏遠,卻憑著北惘山中頂好的藥材,在眾多逐利的商人中有了名氣。借著商隊往來,不說家家富裕,但房屋大都早早就換成了青石建造。這茅屋在這小鎮之中,倒是有些格格不入。

不過這茅屋雖然簡陋,倒也有個不小的院子,過了有些不堪的院門,李浩然將肩上的水倒入房門前的水缸內,再抬頭時,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站在屋內看著他。

“章爺。”李浩然笑著稱呼一聲,絲毫也不意外。

被喚作章爺的老者正是這茅屋的主人,四年前來此定居,性子冷清,極少說話。偶然能看見他在鎮上的來福客棧點一壺酒,自斟自飲,也未曾見過他與誰關係密切。

不過據傳言所說,章爺從前是江湖中人,有人說夜裏曾看見章爺練刀,一招一式間可帶起院中落葉,刀光比那月光還要明亮些許。但從未有人見過章爺真的出手,慢慢這傳言也就被大家拋在了腦後,隻有偶然有人想起時,便又重新拿出來再咀嚼一番。

李浩然除了與玩伴打鬧,平日最愛在客棧內耗著,花兩個銅板要一碗勉強有些茶色的茶水,坐在角落裏聽王先生講江湖上的故事。

王先生是鎮上的說書先生,生的一副溫潤模樣。與章爺一樣,也不是來福鎮人,不過他倒是比章爺來的更晚一些,大約三年前一個雨夜,王先生入了小鎮,從此便在來福鎮定居了下來。

每日晌午,王先生才施施然出了屋子,背著一木匣,來到鎮上的客棧說書。

偶爾有人好奇那匣子裏裝的是何物,王先生也隻是笑著說:“不過是個裝賞錢的破木匣,有什麼可新奇的?”若還有人追問,王先生便當著那人的麵將木匣打開,裏麵果然空無一物。

慢慢也就沒有人再好奇,隻安安靜靜的聽王先生說書了。

王先生所講的大多是江湖故事,無非就是些刀光劍影,快意恩仇之類,但講法精妙,眾人聽他講書,往往有種親身經曆般的感覺,聽到精彩之時,往往滿堂喝彩,賞錢丟入那木匣內,傳來金鐵相撞之聲。

塞北尚武,少年們聽得這些故事,往往心中也有了幾分豪邁,自覺是那行走人間的江湖浪子,每日裏拿著用樹枝削成的刀槍一類在鎮上打鬧,美名其曰為“過招”,仿佛隻要這樣,便真能成為那江湖故事中的豪傑一般。

江湖上的快意恩仇的往事,鮮衣怒馬的豪俠,伴隨李浩然入夢,在夢中,他手持長刀行走江湖,如王先生書中所講別無二樣。但當他醒來,卻也隻能繼續上山采藥,將那些刀光劍影和草藥一同扔進背簍,再把那少年義氣與草藥一起換做銀錢,用來填飽肚子,再購置一身過冬的棉衣。

偌大江湖,成了李浩然的幻夢,少年將其埋藏在心底,如窖藏烈酒,時間愈久,便愈是醇厚。

但在某一天,李浩然在客棧聽書時,無意中聽到章爺武林中人身份的傳聞,這傳聞打開了少年心中那樽裝滿了以江湖所釀造的美酒的酒壇,散出醉人的酒香。少年幾乎是霎那間做出了決定:

“去他的勞什子草藥,小爺要拜師學藝,行走江湖!”

李浩然雖不知拜師需要怎樣的流程,但王先生故事中,總有些為了拜入高人門下,苦等多年的少年俠客。於是李浩然便效仿那些故事,每日清晨前往章爺門前,也不吵鬧,隻是盤腿而坐,月升時便走,無論風吹雨打,日日如此。